[发明专利]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5963.1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14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耀;刘昆;刘赫崴;刘楚豪;吕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地址: | 212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船舶 气囊 动态 展开 装置 | ||
1.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用于船舶(28),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2)、机械传动模块,所述框架(2)内设有供气模块、电子控制模块、防撞气囊模块,所述防撞气囊模块包括气囊(9),所述供气模块为气囊(9)供气;所述机械传动模块将气囊(9)快速递送到预测碰撞区域,抵抗外界碰撞;所述电子控制模块用于发送工作指令给机械传动模块将气囊(9)送到预定位置,并且当气囊(9)被运送完毕后立即发送充气指令给供气模块,迅速给气囊(9)充气;
所述机械传动模块包括横向传动装置和垂向传动装置,所述横向传动装置包括双轨道(25),所述双轨道(25)的每个轨道端部均设有小型电动机(18),所述双轨道(25)的每个轨道上均设有两块滑块(17),所述双轨道(25)设置在船舶(28)的舷侧,滑块(17)上设置框架(2),小型电动机(18)用于横向移动以及在到达预定的横向位置后具有紧急制动功能;所述垂向传动装置包括高速电机(6),高速电机(6)位于框架(2)上层右侧,高速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框架(2)一侧并设有主动轮(7),主动轮(7)与防撞气囊模块传动连接;
所述防撞气囊模块位于框架下层,所述防撞气囊模块还包括气密轴(10)、滚动轴(14),所述气密轴(10)为一端开口的内部中空结构,所述气密轴(1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出气孔(22),所述气囊(9)上方设有若干充气通道(23)并与气囊(9)贯通,出气孔(22)与充气通道(23)连接贯通,气囊(9)卷在气密轴(10)上;所述气密轴(10)开口一端转动连接供气模块并贯通,供气模块将高压气体通过气密轴(10)输入气囊(9)内,使气囊(9)充气膨胀,气密轴(10)另一端转动连接框架(2)一侧,所述气囊(9)下方设有轻质硬杆(15),所述滚动轴(14)转动设置在框架(2)内,所述滚动轴(14)一端穿出框架(2)一侧并与机械传动模块传动连接,机械传动模块带动滚动轴(14)转动,所述轻质硬杆(15)与滚动轴(14)传动连接,滚动轴(14)转动带动轻质硬杆(15)向下牵引,使气囊(9)快速递送到预测碰撞区域;
所述框架(2)下方两侧均设有支撑板(26),所述支撑板(26)上方设有第一滑轮组(16),第一滑轮组(16)包括大滑轮(21)、两个小滑轮(20)、第一滑轮组支架,所述第一滑轮组支架设置在支撑板(26)一侧,第一滑轮组支架外侧设置大滑轮(21),第一滑轮组支架内侧设置两个小滑轮(20),所述支撑板(26)下方设有第二滑轮组(13),第二滑轮组(13)包括定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支架,所述第二滑轮组支架设置在支撑板(26)一侧,第二滑轮组支架上设置定滑轮,所述轻质硬杆(15)两端分别设有尼龙绳(12),尼龙绳(12)另一端连接滚动轴(14),尼龙绳(12)缠绕第一滑轮组(16)、第二滑轮组(13)实现轻质硬杆(15)与滚动轴(14)传动连接;
所述滚动轴(14)穿出框架一侧的一端设有从动轮(11),所述从动轮(11)上设有皮带(8),从动轮(11)通过皮带(8)传动连接机械传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模块位于框架(2)内上层左侧位置,所述供气模块包括高压钢瓶(1)、电动气密阀门(4)、软质输气管(3)、硬质输气通道(19),所述高压钢瓶(1)通过软质输气管(3)与电动气密阀门(4)连接,所述硬质输气通道(19)一端连接电动气密阀门(4),硬质输气通道(19)另一端连接防撞气囊模块,为气囊(9)充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大型船舶防撞气囊的动态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钢瓶(1)为四个,四个所述高压钢瓶(1)以电动气密阀门(4)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电动气密阀门(4)设有四个小气密接口和一个大气密接口,小气密接口通过软质输气管(3)与高压钢瓶(1)连接,大气密接口设置于电动气密阀门(4)正下方连接硬质输气通道(19);所述硬质输气通道(19)设置在框架一侧;软质输气管(3)两端接口处、硬质输气通道(19)两端接口处均设有橡胶气密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59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