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辊全自动多工位成品制造机床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2310.8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1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崇山;钱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本森辊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尹英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辊 全自动 多工位 成品 制造 机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连铸辊技术领域,具体为连铸辊全自动多工位成品制造机床及制造方法,包括工作机台、铣削机头、连铸辊定位机构和连铸辊驱动机构,工作机台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平移导架,第一平移导架的表面滑动安装有升降导架,升降导架的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二平移导架,铣削机头固定安装于第二平移导架的输出端。本发明中通过采用自动化铣削驱动和连铸辊驱动结构,利用第一平移导架、升降导架和第二平移导架驱动铣削机头进行空间多维运动根据设定程序数控化铣削运动,并由工作舵台,夹持导台和定位支撑轨台进行连铸辊的二维平面运动以及连铸辊驱动机构驱动连铸辊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对连铸辊表面进行自动化铣削并实现连续加工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辊技术领域,具体为连铸辊全自动多工位成品制造机床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连铸辊在国内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连铸辊的直径一般都在250mm以上,中心孔直径~30mm,过水面距冷却表面的距离在100mm以上,对于在高温状态下连续工作的连铸辊而言,其冷却效果不好。致使连铸辊面的耐高温磨损堆焊层出现早期失效,增加了堆焊层的修复频率。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连铸辊的表面开设螺旋槽进行浅层水冷却,通常车床适合于在圆柱表面开环形槽,螺旋槽由于无法一次高速开槽成型,或者在开设过程中难以精确定位,所以现有的加工机械难以在连铸辊上进行加工。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连铸辊全自动多工位成品制造机床及制造方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连铸辊加工无法自动化进行、成型不连贯导致重复铣削定位误差大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连铸辊全自动多工位成品制造机床,包括:工作机台、铣削机头、连铸辊定位机构和连铸辊驱动机构,所述工作机台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平移导架,所述第一平移导架的表面滑动安装有升降导架,所述升降导架的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二平移导架,所述铣削机头固定安装于第二平移导架的输出端,所述工作机台的表面转动安装有工作舵台且工作机台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与工作舵台传动连接的驱动舵机,所述连铸辊定位机构固定安装于工作舵台的表面;
所述连铸辊定位机构包括主驱动轨台、夹持导台、定位支撑轨台和支撑条杆以及固定安装于支撑条杆表面的动夹持组件,所述夹持导台滑动安装于主驱动轨台的表面且底面与主驱动轨台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撑轨台包括滑动安装于主驱动轨台两侧的支撑架、滑动安装于主驱动轨台顶面的丝杆电机,所述丝杆电机的两输出端设有转动安装于支撑架表面的丝杆并套接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承台,所述承台上下表面分别与支撑条杆的顶面和动夹持组件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导台的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滑导座,所述滑导座的一侧设有滑动安装于支撑条杆表面的滑块;所述连铸辊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涡轮轴杆和花键套齿,所述驱动马达固定安装于滑导座的表面,所述涡轮轴杆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转动安装于另一滑导座的表面,所述花键套齿的底面与涡轮轴杆的表面相互啮合。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平移导架、升降导架、第二平移导架和主驱动轨台的内部均设有丝杆驱动结构,所述丝杆驱动结构包括平移螺杆和套块座以及用于驱动平移螺杆旋转运动的电机,所述套块座螺纹套接于平移螺杆的外侧,所述升降导架的表面滑动安装有升降滑座,所述升降滑座的一侧与升降导架内部的丝杆驱动结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平移导架固定安装于升降滑座的表面。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导架垂直第一平移导架的顶面固定,所述第二平移导架的布置方向与升降导架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且与第一平移导架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舵台、连铸辊定位机构和连铸辊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工作舵台沿第一平移导架的布置方向直线排列于工作机台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本森辊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本森辊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2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振实密度和窄粒度分布银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隔板支撑轴组件压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