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硒的制备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2135.2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6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卢鹏荐;曾小龙;张林;章嵩;涂溶;张联盟;李鹏武;袁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9/02 | 分类号: | C01B19/02;B01D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领众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0 | 代理人: | 林琳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纯 制备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硒的制备设备及方法,具体涉及生产制造业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与粉碎设备和真空精馏反应釜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电机驱动第二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使得多个模具之间可以实现旋转,使得多个模具之间的位置可以交替切换,进而便于间断性注料操作,避免出现加工空挡,同时在模具交替更换位置时,可以通过冷却装置对模具进行水冷作业,加快成型速度,并且成型后,依靠旋转位置切换,使得第一齿轮和齿杆啮合传动,进而可以翻转模具进行自动脱模作业,使得本装置通过流动式注料,可以实现快速冷却和脱模一体化加工作业,减少加工时间,满足高效加工的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制造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硒的制备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一种典型的稀散元素,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如光电管、太阳能电池,颜料工业因含硒颜料对光、热、化学作用有稳定性而大量用到硒,还可用于复印机、玻璃脱色、冶金添加剂等,是一种很好的着色剂和脱色剂。
目前对高纯硒的主要制备方法是通过机械破碎和高压蒸馏,最后再通过熔融铸锭的方式进行输出,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得到的高纯硒进行熔融铸锭的过程中,难以连续化的对高纯硒进行熔融处理,而且在熔融之后不便于快速的冷却和脱模处理,使得导出速度较慢,因此,研究一种新的高纯硒的制备设备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硒的制备设备及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得到的高纯硒进行熔融铸锭的过程中,难以连续化的对高纯硒进行熔融处理,而且在熔融之后不便于快速的冷却和脱模处理,使得导出速度较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纯硒的制备设备及方法,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与粉碎设备和真空精馏反应釜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真空精馏反应釜和粉碎设备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旋输料机构,所述真空精馏反应釜和罐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旋输料机构,所述第二螺旋输料机构的一端设有排料结构,所述排料结构设置在罐体内,所述罐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罐体内壁的下表面与加热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罐体的下表面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翻转结构,其中一个所述翻转结构与齿杆啮合,所述齿杆与连接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圈。
所述齿圈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翻转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杆啮合,所述模具和第一轴承之间与扭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扭簧套接在转轴的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料结构包括架设板,所述架设板的下表面与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架设板的上表面与导料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固定安装在罐体的上表面,所述过滤筒的上表面与排气管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料结构包括料管,所述料管与第二螺旋输料机构相连通,所述料管呈螺旋形状设置在罐体的内部,所述料管与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电磁阀卡接在罐体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套接在第一轴承内,所述第一轴承外表面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环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与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喷水头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2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