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1126.1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1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春;刘墨;张恒;于家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恒诺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60 | 分类号: | B09B3/60;B09B3/40;B09B3/45;B09B10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101499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能 循环 利用 餐桌 剩余 食物 微氧酶解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系统及工艺,涉及餐桌剩余食物酶解技术领域,包括硬件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包括灭菌干燥机、第一酶解罐、第二酶解罐、卸料槽、渗滤液收集罐、冷凝水箱、热水箱和自来水箱,所述灭菌干燥机的夹套输入端连接有蒸汽管道和自来水管道,所述自来水管道的输出端还分支连接自来水箱,所述灭菌干燥机的排水端通过排水管道分别与冷凝水箱、热水箱连接,所述灭菌干燥机的出料端通过进料管道分别连接第一酶解罐、第二酶解罐,所述热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有热水调配管道;本发明将物料在灭菌、酶解和干燥中的热水、热气等能源进行循环和充分的利用,大大降低生产产品的吨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桌剩余食物酶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餐桌剩余食物资源化的工艺主要为灭杂菌、降温、酶解、干燥,首先是物理手段对餐桌剩余食物进行升温将物料加热到110℃-130℃杀灭杂菌,加热完成保持30分钟后对物料进行降温,物料降温到75℃后加入调整材和菌剂进行低氧酶解,酶解完成后进行蒸汽加热和抽真空的方式进行干燥;
物料灭菌和干燥工艺段是通过夹套通蒸汽的方式对物料进行加热,由于物料灭菌和干燥都是通过高温蒸汽加热,且高温灭菌完成后需要物料进行降温、降温后进行酶解、灭菌后再升温,所以生产过程中能耗消耗大,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根据蒸汽的压力、温度梯次利用,以提高蒸汽热能的利用率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系统及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蒸汽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系统及工艺,该热能循环利用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系统及工艺将物料在灭菌、酶解和干燥中的热水、热气等能源进行循环和充分的利用,大大降低生产产品的吨能耗。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包括灭菌干燥机、第一酶解罐、第二酶解罐、卸料槽、渗滤液收集罐、冷凝水箱、热水箱和自来水箱,所述灭菌干燥机的夹套输入端连接有蒸汽管道和自来水管道,所述自来水管道的输出端还分支连接自来水箱,所述灭菌干燥机的排水端通过排水管道分别与冷凝水箱、热水箱连接,所述灭菌干燥机的出料端通过进料管道分别连接第一酶解罐、第二酶解罐,所述热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有热水调配管道,所述自来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有自来水调配管道,所述热水调配管道和自来水调配管道的输出端合并为调配总管,且调配总管分别连接第一酶解罐、第二酶解罐的夹套;
所述第一酶解罐、第二酶解罐的出料端均通过回料管道连接灭菌干燥机的进料口,所述第一酶解罐、第二酶解罐的出水口通过喷淋管道连接卸料槽,所述渗滤液收集罐内设有加热盘管,所述灭菌干燥机的出气端通过回气管道与加热盘管连接,且加热盘管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气管道。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卸料槽用于接收进厂的原料,并进行固液分离,所述喷淋管道的输出端连接卸料槽并设有喷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热水调配管道上设有热水泵,所述自来水调配管道上设有自来水泵,所述排气管道上设有真空泵,且排气管道的输出端连接除臭系统。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HMI、PLC控制器和动力设备控制组件,所述HMI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流程的温度、流量以及所有阀门,所述设备控制组件包括热水水泵变频器和自来水水泵变频器,且热水水泵变频器和自来水水泵变频器分别对热水泵、自来水泵进行变频调节。
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餐桌剩余食物微氧酶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进厂,通入卸料槽进行固液分离,渗滤液进入渗滤液收集罐,固渣进入灭菌干燥机;
S2:灭菌干燥机的夹套通入蒸汽管道,蒸汽对物料进行加温,物料加温到100℃进行灭杂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恒诺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恒诺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