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漆酶EcLac及其应用、以及漆酶基因eclac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8182.X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5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江科;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N15/53;C12N15/66;C12N15/81;C12N1/19;A62D3/02;A62D101/28;C12R1/8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廖永耀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clac 及其 应用 以及 基因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漆酶EcLac及其应用、以及漆酶基因eclac及其应用;所述漆酶EcLac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述。与原始的漆酶Lac相比较,漆酶EcLac的活性提高约3.9倍,使得所述漆酶EcLac具有高产、高活性的优点,且制造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解决了现有漆酶的产量过低、活性较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漆酶EcLac及其应用、以及漆酶基因eclac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漆酶(EC 1.10.3.2)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生漆在东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资源。1883年Yoshida首次发现促进生漆凝固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特定的蛋白质。1894年Bertrand再次确证了这种功能蛋白质是成漆的关键酶类,并正式命名为漆酶;此后,人们逐渐对漆酶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发漆酶的应用潜力,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漆酶可以通过获得O2来催化多酚、多氨基苯等物质的氧化;统计发现它可以催化氧化大约三百余种不同类型的底物;在难降解化合物的降解、纸张脱色、洗涤、霉菌毒素降解等一系列行业中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漆酶分布广泛,依照来源可分为植物漆酶、昆虫漆酶、真菌漆酶以及细菌漆酶;一直以来人们致力于研究真菌漆酶,但随着对漆酶需求的日益增加,真菌漆酶产量低、成本高等缺点导致其已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化产业需求;细菌漆酶相较于其他漆酶具有来源广、生长周期短、热稳定性好、pH范围宽等优势受人们重视;细菌漆酶属于含铜蛋白,漆酶分子有三个结构域,每个结构域之间有loop连接;细菌漆酶含有4个保守的铜原子区域,构成细菌漆酶分子的活性中心;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漆酶存在于大肠杆菌的周质空间,其结构具有细菌漆酶典型的保守活性中心,因此被认为是细菌漆酶家族的一员。
已有部分文献对细菌漆酶进行过相关报道,但针对大肠杆菌漆酶结构域对功能的影响,漆酶在食品安全和对霉菌毒素降解等方面的研究却未见报道;虽然已有针对细菌漆酶结构差异的研究报道,但目前,漆酶的工业化应用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1)酶来源受限;2)自然条件下,酶的活性较低;3)产量较低,经济成本较高。
如上所述的不足之处已严重制约了漆酶在工业上的应用进程,特别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领域,对霉菌毒素的降解需要高效的漆酶。自然条件下,漆酶的活性和产出量有限,利用常规选育方法很难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漆酶进行必要的分子改造,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重组表达体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还能理性、有针对性地改造提高漆酶的活力和降解效率;与传统方法相比,精准而高效地赋予酶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漆酶EcLac及其应用、以及漆酶基因eclac及其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漆酶的产量过低、活性较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漆酶EcLac,所述漆酶EcLac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漆酶基因eclac,所述漆酶基因eclac用于编码如上述的漆酶EcLac,所述漆酶基因eclac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者,所述漆酶基因eclac的碱基序列与SEQ ID NO:2所示的碱基序列具有95%以上的同一性。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包括如上述的漆酶基因eclac。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重组表达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将漆酶基因eclac的两端引入酶切位点EcoR I和Not I,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EcoRI和Not I双酶切,获得漆酶基因EcLac片段;
将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Not I双酶切,获得载体pPICZαA片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81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铁入口防水侵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短柄五加水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