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扭条式直升机尾旋翼桨毂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1995.6 | 申请日: | 2022-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马艺敏;郭凯;王晋华;张宇;黄俊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奕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C27/82 | 分类号: | B64C27/82;B64C27/59 |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6 | 代理人: | 何红信 |
| 地址: | 311600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扭条式 直升机 尾旋翼桨毂 | ||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旋翼桨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拉扭条式直升机尾旋翼桨毂,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桨毂质量较重,寿命相对较短,维护困难,制造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一种拉扭条式直升机尾旋翼桨毂,包括安装于桨毂支叉组件上的中心十字叉组件,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上安装有桨叶支臂组件;所述桨叶支臂组件通过拉扭条组件固定于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上;所述桨毂支叉组件安装于输出轴上,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绕垂直所述输出轴轴线的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桨毂支叉组件上。采用拉扭条组件替代轴承,桨毂整体质量较轻,寿命相对较长,维护方便,制造使用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旋翼桨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扭条式直升机尾旋翼桨毂。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轻型直升机的尾旋翼桨毂最常采用的结构形式是以轴承为主,其主要是通过滚动轴承来实现旋翼桨叶的变距,通过角接触轴承或推力球轴承来承担桨叶旋转时的离心力,这种结构由于轴承较多,一般整体尺寸较大,桨毂质量较重,寿命相对较短,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扭条式直升机尾旋翼桨毂,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桨毂质量较重,寿命相对较短,维护困难,制造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拉扭条式直升机尾旋翼桨毂,包括安装于桨毂支叉组件上的中心十字叉组件,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上安装有桨叶支臂组件;
所述桨叶支臂组件通过拉扭条组件固定于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上;
所述桨毂支叉组件安装于输出轴上,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绕垂直所述输出轴轴线的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桨毂支叉组件上。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桨叶支臂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桨叶支臂组件关于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对称设置,所述拉扭条组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桨叶支臂组件连接,所述拉扭条组件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桨叶支臂组件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拉扭条组件设置为一体式,相较于分体式分布方式结构简单,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产品重量和生产制造成本。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所述拉扭条组件的中心压块,所述拉扭条组件的两端到所述中心压块的距离相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心压块,中心压块用于固定拉扭条组件的中心位置,防止桨叶变距时拉扭条组件受到的扭转力出现分布不均、扭转位置偏移的情况。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拉扭条组件包括至少两片叠加于一起的金属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拉扭条组件由多层金属条叠加组合而成,可以很好的承受桨叶做变距运动时的扭转力以及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拉扭条组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于所述桨叶支臂组件上,所述第一锁紧螺栓靠近所述中心十字叉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所述拉扭条组件的内固定衬套,所述锁紧螺栓远离所述内固定衬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所述拉扭条组件的外固定衬套。
基于相这技术方案:用于将拉扭条组件的两侧锁紧,防止拉扭条组件出现分层现象。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内固定衬套和所述外固定衬套均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固定。
基于相这技术方案:简化了内固定衬套、外固定衬套的固定结构,使得第一锁紧螺栓在锁紧内固定衬套、外固定衬套的同时可以锁紧拉扭条组件,从而简化了旋翼桨毂的结构。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桨毂支叉组件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减振橡胶垫。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在桨叶做变距运动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桨毂支叉组件与输出轴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奕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奕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1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