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胭脂果色素及其提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3609.3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9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石萍萍;于丽娟;李宏;普红梅;马菲菲;王海丹;胡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仵君粉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胭脂 色素 及其 提取 工艺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胭脂果色素及其提取工艺,属于由天然原料制备的天然来源的着色剂技术领域。以干燥胭脂果为原料浸提得到的红度为黄棕色至酒红色之间的红色素,色素a*为11‑26,其主要的呈色类成分为黄酮类色素物质,显酒红色的主要成分为紫草素、莽草素、巴西苏木素、胡桃酮等。本申请提供的胭脂果色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可应用于食品、轻工业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胭脂果色素及其提取工艺,属于由天然原料制备的天然来源的着色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胭脂果为蔷薇科稠李属植物,学名粗梗稠李(
食品工业常用合成色素来改善食品色泽,但合成色素营养价值差,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毒副作用,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变、畸形等,不利于人体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因滥用工业色素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以英国的“苏丹红事件”最为轰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也作为消费者衡量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从动植物原料中获取无毒无害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一定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胭脂果色泽浓郁,是天然红色素的宝贵资源,从中提取的胭脂果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应用于食品加工可确保食品颜色均匀或改善外观等,也可作为染色剂应用于轻化工行业,如织品染色、口红制造等。天然色素往往伴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活性等,在改善食品颜色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防腐作用。与此同时,天然色素可能受酶促氧化、温度、pH等多方因素影响而褪色或产生沉淀,这严重影响了天然色素的应用,为了扩大天然色素的使用范围,其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鲜少有胭脂果相关研究报道,国内外也未有关于胭脂果成分、胭脂果色素稳定性等方面相关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首先提供了一种胭脂果色素,该胭脂果色素光稳定性、温度稳定性以及pH稳定性俱佳,同时抗氧化活性良好。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胭脂果色素,以干燥胭脂果为原料浸提得到的红度为黄色至酒红色之间的红色素,色素a*为11-26,其主要的呈色类成分为黄酮类色素物质,显酒红色的主要成分为紫草素、莽草素、巴西苏木素、胡桃酮等。
上述胭脂果色素以乙醇提取液和/或水提取液形式呈现。
上述胭脂果色素除阳光直射、高温(≥75 ℃)、强碱(pH≥11)环境下,光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可与人工合成胭脂红色素相媲美,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ABTS+清除能力为4.15-6.15 µg TE/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25-2.0 µg TE/g。
本申请第二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胭脂果色素提取工艺,以干燥的胭脂果果肉为原料,加入乙醇作为提取液,在25-300:1 mL/g的液固比下,控制浸提温度为30-100 ℃,浸提时间10-150 min,得到胭脂果色素。
采用上述工艺实现对胭脂果果肉为原料,色素浸提得到胭脂果色素,并进一步分析了胭脂果色素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工艺所提取的胭脂果色素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与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相媲美。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得到的胭脂果色素溶液的a*值与吸光度拟合度低,故所述乙醇浓度(体积分数)为0-65 %,其中取0值时为纯水提取液。更优选的,所述乙醇浓度为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3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