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插秧机插秧结构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86791.X | 申请日: | 2022-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8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凌秀泽;闫冬;杨博;韩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诺思特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致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1 | 代理人: | 韦映川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插秧机 插秧 结构 及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插秧机插秧结构及其控制系统,具体涉及插秧机领域,包括下秧架,下秧架上通过往复驱动机构连接秧苗箱,下秧架上连接有多个线性阵列的传动箱,传动箱与插秧杆传动连接,插秧杆端部连接取秧头,取秧头相对于下秧架上的取秧槽滑动,多个所述传动箱与下秧架上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连接,传动轴与插秧杆通过可调传动机构连接,传动轴与插秧杆之间通过设置于传动箱内的可调传动机构连接,通过可调传动机构控制传动杆与插秧杆之间的传动比,从而控制插秧杆相对于传动箱的转速,改变移动设备移速与插秧杆转速之比,进而可以改变秧苗间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插秧机插秧结构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插秧机是采用机械方式代替传统人工方式插秧,将水稻秧苗插入水田中,插秧机的种类多样,工作效率一般在20亩每天以上,高速插秧机采用的是往复运动的机械爪代替人手,由秧苗箱装载大量码放整齐的秧苗,通过连接水田上移动机械实现边移动边插秧。
专利号为CN103782699B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包括主机架、发动机、燃油箱和机罩,主机架上依次安装有前踏板、中踏板组件和后踏板,所述的燃油箱前置,发动机中置,即燃油箱安装于主机架前端,发动机位于主机架中部;所述的机罩包括机罩总成、操作面板和后机罩,机罩总成和操作面板之间通过转动臂连接,中踏板组件上开有窗口并配套有盖;所述主机架两侧还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有左侧机架总成和右侧机架总成;本发明由于燃油箱前置、发动机中置使整机平衡更加合理,本发明还具有机身工作面积可调、便于操作、使用灵活,发动机检查维护方便,等优点。
但是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水田情况,水稻的插秧密度不同,而现有技术中插秧机的插秧结构是与其连接的驱动设备带动的,不具有控制秧苗间距的效果或改变秧苗间距的方式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插秧机插秧结构及其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插秧机秧苗间距不易改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速插秧机插秧结构,包括下秧架,下秧架上通过往复驱动机构连接秧苗箱,下秧架上连接有多个线性阵列的传动箱,传动箱与插秧杆传动连接,插秧杆端部连接取秧头,取秧头相对于下秧架上的取秧槽滑动,多个所述传动箱与下秧架上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连接,传动轴与插秧杆通过可调传动机构连接,传动轴与插秧杆之间通过设置于传动箱内的可调传动机构连接,通过可调传动机构控制传动杆与插秧杆之间的传动比,从而控制插秧杆相对于传动箱的转速,改变移动设备移速与插秧杆转速之比,进而可以改变秧苗间距。
优选的,所述可调传动机构包括与传动轴转动连接的连杆,连杆与活塞杆外端转动连接,活塞杆与传动箱内的活塞板连接,活塞板位于活塞筒中部,位于活塞筒中设置有与活塞板对齐的进气孔,活塞筒两端分别通过导气管与驱动筒连通,驱动筒内转动连接驱动扇,驱动扇与插秧轴同轴固定连接,插秧轴与插秧杆连接,可调传动机构采用活塞筒内连接与活塞杆螺纹连接的活塞板,通过调节活塞板相对于活塞杆的初始位置,在活塞杆行程固定的情况下,改变活塞筒内的空气压缩量,使驱动扇转速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插秧杆相对于传动箱的转速。
优选的,所述活塞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塞板于活塞筒内对称设置,进气孔为沿活塞筒长度的方向设置的长孔,进气孔处滑动连接密封板,设置两个活塞板于两个对称的活塞筒内滑动,能够使活塞杆在冲程、回程过程中均处于做工状态,以实现连续插秧,并且两个活塞板分别与活塞杆上两段对称连接,能够使活塞杆冲程、回程压缩空气量相同,保证插秧间距均匀。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与驱动筒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导气管中设置单向阀,避免活塞杆回程时驱动筒内气体回流。
优选的,所述插秧杆固定连接的转轴与连接架转动连接,转轴与连接架上固定连接的插秧轴转动连接,一个连接架上连接至少两个插秧杆,两个插秧杆循环作业,提高插秧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诺思特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诺思特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67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