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制动踏板整车可靠性配置方法、系统及电动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84746.0 | 申请日: | 2022-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8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军;密刚刚;黄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7/04 | 分类号: | B60T7/04;B60T7/06;B60T17/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许俊东 |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制动 踏板 整车 可靠性 配置 方法 系统 电动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汽车制动踏板整车可靠性配置方法、系统及电动车辆,配置方法包括:车身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制动踏板传感器,采集踏板信号,将踏板信号处理发送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对车身控制模块的踏板信号进行判断,判断车身控制模块采集的制动踏板信号是否有效;整车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制动踏板传感器,采集踏板信号,判断其有效性;当整车控制器及车身控制模块监控的制动踏板信号均有效时,整车控制器取有效制动踏板信号较大值;当整车控制器监控的制动踏板信号无效时,整车控制器采用车身控制模块发送的有效制动踏板信号对制动踏板进行解析,辅助扭矩解析,解决单控制器监控踏板信号,一旦监控发生故障,将影响VCU的扭矩解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踏板整车可靠性配置方法、系统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市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当前新能源主要有纯电动、混合动力以及插电混合动力等几大类。汽车新四化浪潮正迎面而来,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要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首先要实现汽车的高阶辅助驾驶,如踏板控制功能、等,需要对汽车的制动进行精准的控制,这就需要对汽车的制动踏板信号能准确的识别,这就对制动系统可靠性配置显得尤其重要。
制动系统是评价车辆安全方面的重要指标。随着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高,制动系统性能是否优秀,受到了越来越多工程师和顾客的关注。制动踏板在制动系统中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制动时,驾驶员施加踩踏力作用于制动踏板上,制动踏板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以及驾驶员的安全感。因此,制动踏板的设计是制动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的制动踏板传感器有单路和双路,相比于双路方案来说,单路稳定性较差,但是双路制动踏板传感器也都是同一电子控制器来监控。一般单路方案是由整车控制器VCU来监控制动踏板,这种方式即使是接了双路制动踏板,也大多数由单一控制器监控,一旦监控发生故障,将影响VCU的扭矩解析。而主流的方案是加装坡道传感器,这无疑增加了成本,对经济型小车不友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踏板整车可靠性配置方法、系统及电动车辆,电动车辆使用该配置方法、系统后,采用双路踏板(第一制动踏板传感器、第二制动踏板传感器)双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车身控制模块)监控制动踏板信号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制动踏板的安全性、可靠性,使制动踏板的监控多了一层保障,为整车控制器的扭矩解析提供了保障,并且避免了成本投入,适用经济型小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踏板可靠性整车配置方法,所述整车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车身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制动踏板传感器,采集踏板信号并对其诊断,将踏板信号进行处理发送踏板百分比信号给整车控制器;
S2:整车控制器对车身控制模块的踏板百分比信号进行判断,判断车身控制模块采集的制动踏板信号是否有效;
S3:整车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制动踏板传感器,采集踏板信号并对其诊断,判断其有效性;
S4:当整车控制器监控的制动踏板信号及车身控制模块采集的制动踏板信号均有效时,整车控制器取步骤S1和步骤S3中的有效制动踏板信号较大值;
S5:当整车控制器监控的制动踏板信号无效时,整车控制器将采用车身控制模块发送的有效制动踏板信号对制动踏板进行解析,对回馈能力进行计算,辅助整车的扭矩解析。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整车控制器对车身控制模块的踏板百分比信号进行判断的步骤包括:
基于CAN通讯方式,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将监控的制动踏板信号发送给所述整车控制器。
进一步地说,所述判断车身控制模块采集的制动踏板信号是否有效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4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