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4039.1 | 申请日: | 202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9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景强;闫禹;徐时贤;刘坤;戴圣龙;刘嘉;蒋洪罡;魏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24 | 分类号: | H04W4/024;H04W4/48;H04W64/00;H04B7/185;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志健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定位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人机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通过GPS定位技术,获取待定位的目标无人机的第一位置信息;目标无人机用于对目标桥梁进行巡检;通过UWB定位系统,获取目标无人机的第二位置信息;利用预先针对于所述目标桥梁设定的中继无人机,获取目标无人机的第三位置信息;根据目标无人机的无人机状态信息,分别获取与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权重、与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权重,以及与第三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三权重;利用第一权重、第二权重以及第三权重,对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第三位置信息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目标无人机的定位信息。采用本方法能提高用于桥梁巡检的无人机的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利用无人机进行桥梁巡检的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无人机实现桥梁巡检,在巡检无人机检测到桥梁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得到巡检无人机的位置,来确定出现问题的桥梁位置。
传统技术中,巡检无人机的定位方式通常是采用GPS定位方式,或者UWB定位的方式实现。然而,由于桥梁的钢制结构及桥下水面反射卫星信号会产生多路径效应,会导致大桥桥体下方区域GPS信号较弱,同时在执行巡检任务时如果受到大风天气干扰,则导致UWB进行无人机悬停定位时无法收敛,因此现有的应用于桥梁巡检的巡检无人机的定位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巡检无人机定位精度的无人机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GPS定位技术,获取待定位的目标无人机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目标无人机用于对目标桥梁进行巡检;
通过UWB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目标无人机的第二位置信息;
利用预先针对于所述目标桥梁设定的中继无人机,获取所述目标无人机的第三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无人机的无人机状态信息,分别获取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权重、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权重,以及与所述第三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三权重;
利用所述第一权重、第二权重以及第三权重,对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第三位置信息进行加权处理,得到所述目标无人机的定位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继无人机设置在所述目标桥梁的桥梁侧面的预设位置上;所述中继无人机包括:第一中继无人机、第二中继无人机,以及第三中继无人机;所述利用预先针对于所述目标桥梁设定的中继无人机,获取所述目标无人机的第三位置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中继无人机的第一中继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中继无人机的第二中继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中继无人机的第三中继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无人机与所述第一中继无人机的第一距离、所述目标无人机与所述第二中继无人机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目标无人机与所述第三中继无人机的第三距离;基于所述第一中继位置信息、第二中继位置信息,以及第三中继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以及第三距离,得到所述第三位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继无人机与所述目标无人机处于相同高度;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中继位置信息、第二中继位置信息,以及第三中继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以及第三距离,得到所述第三位置信息,包括:将所述第一中继位置信息设置为中继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并获取所述第二中继位置信息在所述中继坐标系的第一坐标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中继位置信息在所述中继坐标系的第二坐标信息;利用所述第一坐标信息以及第二坐标信息,与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以及第三距离,得到所述目标无人机在所述中继坐标系的第三坐标信息;基于所述第三坐标信息,得到所述第三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40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梁图像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三维特性的重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