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NKA-9型大孔树脂对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粗提物的纯化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6359.8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8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秦冬梅;郑萌玥;陈卫军;邹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8 | 分类号: | A61K36/28;A61P39/06;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ka 型大孔 树脂 驱虫 斑鸠 黄酮 粗提物 纯化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KA‑9型大孔树脂对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粗提物的纯化生产方法,是以驱虫斑鸠菊总黄酮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解吸研究其在NKA‑9树脂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拟一阶模型(Rsupgt;2/supgt;>0.99)能够较好地描述其在NKA‑9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NKA‑9树脂对其的吸附最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Rsupgt;2/supgt;>0.99)。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法相结合,得到其最佳生产方法参数。其总黄酮回收率达98.19%,纯度由40.6%提升至81.4%;纯化后的驱虫斑鸠菊总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本发明使驱虫斑鸠菊提取物中黄酮纯度较大提升且易于操作生产,方便后续对黄酮提取物进行开发,具有较好的生产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均匀设计的NKA-9型大孔树脂对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粗提物的纯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驱虫斑鸠菊为菊科植物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L.)willd)的成熟果实。具有清除异常黏液质,驱虫、消肿、散寒止痛的功效,现多用于治疗湿寒性胃痛及肝病,白癜风等疾病。驱虫斑鸠菊药材中黄酮类成分是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通过促进黑素细胞中优黑素的合成从而发挥其有效地促进黑素合成的作用。
大孔树脂是一种不溶于酸、碱及各种有机溶剂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通过利用化合物与大孔树脂之间吸附力的不同及不同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与其他分离技术相比具有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类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文献(杨科等,大孔树脂纯化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的工艺研究,中成药,2013,35(10):2268-2271)采用LS-300B大孔树脂富集驱虫斑鸠菊总黄酮成分,该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且纯化后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未见报道。本发明通过对大孔树脂的筛选,并对其动力学进行研究,将均匀设计理论和单因素相结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部分考察,将具有交互作用的因素建立相应因素水平表,最后测试驱虫斑鸠菊总黄酮回收率,从而通过较少优选次数找出最佳参数,成功将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纯度提升至81.4%。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驱虫斑鸠菊总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NKA-9型大孔树脂对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加热回流法对驱虫斑鸠菊药材进行总黄酮的提取;
步骤二: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的纯化;
(1)对大孔吸附树脂进行预处理;
(2)大孔树脂的筛选: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粗提液加入等量预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中,取等量乙醇溶液解吸,于室温充分吸附、解吸12-24h,测定溶液吸光度。总黄酮含量采用NaNO2溶液-Al(NO3)3溶液-NaOH溶液显色法测定;
(3)对筛选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模型回归方程拟合;
(4)均匀设计与统计分析:a.依次调节上样液浓度为0.5~8.5mg/mL;上样液pH为1~8;乙醇洗脱液浓度为10%~90%;洗脱流速为0.5~3mL/min进行单因素考察,并绘制筛选树脂的动态泄露曲线与洗脱曲线,用(2)中方法测定所得驱虫斑鸠菊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b.根据a.中考察结果筛选出上样液浓度、上样液pH、洗脱液浓度三因素,以总黄酮回收率为优化指标,使用均匀设计表U10(103)进行驱虫斑鸠菊总黄酮纯化生产方法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6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