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麦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40580.2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宋洪东;管骁;靳祖珑;汪新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12N15/29;C12P21/06;A23L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麦 纳米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麦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大麦肽P1为QQPTIQL,氨基酸序列为Gln‑Gln‑Pro‑Thr‑Ile‑Gln‑Leu;大麦肽P2为GVGPSVGV,氨基酸序列为Gly‑Val‑Gly‑Pro‑Ser‑Val‑Gly‑Val。本发明还提供了大麦肽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以大麦为原料制备大麦蛋白,然后将大麦蛋白用胰蛋白酶或α‑胰糜蛋白酶酶解得到大麦肽,利用超声法辅助制备大麦肽纳米载体。本发明提供的大麦肽纳米载体可用于食品功能因子的包埋,能显著增强食品功能因子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大麦肽纳米载体制备简单,无化学溶剂残留,安全性高,成本低,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麦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载体是指粒径大小在10-1000nm的一类新型载体,在功能成分或药物的包埋和递送进而维持其稳定性和促进吸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自组装肽是构建纳米载体的重要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尺寸和形状可调、具有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等优点。由自组装肽形成的纳米载体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学、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自组装肽进而制备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纳米载体,用于功能成分/药物的包埋和负载。但是,自组装肽的人工化学合成存在诸多问题,如自组装肽的化学合成用到大量有机有害试剂,限制了其在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成本高,一般合成克级的自组装肽,成本往往在几千元,且随肽链长的增加而成本增加;无法大规模制备,限制了肽基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实际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其他方法以大规模制备安全、低成本的自组装肽纳米载体。
大麦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每年全球大麦产量超过1亿吨。大麦蛋白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主要来自大麦淀粉加工、啤酒生产的副产物,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大麦蛋白富含水不溶性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因其富含大量的疏水性氨基酸,是自组装肽的潜在来源。然而,目前还未见利用大麦蛋白制备肽纳米载体的研究和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麦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旨在利用丰富且廉价的食源性大麦蛋白,通过生物酶水解获得大麦肽,进而通过自组装方法制备肽纳米载体,进而将其应用于功能成分的增溶和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大麦肽纳米载体,由如下任一种或多种大麦自组装肽自组装而成:
大麦肽P1,为QQPTIQL,氨基酸序列为Gln-Gln-Pro-Thr-Ile-Gln-Leu;
大麦肽P2,为GVGPSVGV,氨基酸序列为Gly-Val-Gly-Pro-Ser-Val-Gly-Val。
优选地,所述大麦肽纳米载体粒径小于100nm,亲疏水性适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编码大麦肽的多核苷酸,所述大麦肽选自以下中的一种或几种:
大麦肽P1,为QQPTIQL,氨基酸序列为Gln-Gln-Pro-Thr-Ile-Gln-Leu;
大麦肽P2,为GVGPSVGV,氨基酸序列为Gly-Val-Gly-Pro-Ser-Val-Gly-Val。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大麦肽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大麦蛋白的制备:
2)大麦蛋白肽的制备:
采用胰蛋白酶或α-胰凝乳蛋白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对大麦蛋白进行酶解,得到大麦肽;
3)大麦肽纳米载体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0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