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39241.2 | 申请日: | 2022-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妹;谢宜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裕源灵泰面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1/16 | 分类号: | D04B1/16;D04B1/18;D06C11/00;D06C7/02;D06B3/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 地址: | 213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液 着色 生物 基绒感 面料 及其 织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面料织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上述面料采用原液着色生物基长丝和生物基氨纶,所述面料经上针盘和下针筒混织而成,所述面料每10路线圈形成一个循环。本发明采用原液着色生物基环保材料,无需进缸染色,后整过程污染小,具备对环境友好的特性。本发明采用先预缩后磨毛的加工方法,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使纤维收缩均匀,面料具备优异的延展性与回复性,成品面料的整体均匀度高,具备更高的亲肤性和舒适性,面料色牢度符合ISO国际测试标准,可以达到纺织品服用性能,适用于连续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织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一般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因此常被用来制作内衣、外衣等紧身、贴身服装或其他具备功能性的服装。氨纶材料作为人造弹力纤维应用在针织面料中,能够增加造型性,使针织服装更具延展性,现已广泛用于贴身内衣、塑身衣等运动服装中。虽然氨纶具备回复能力,但与氨纶交织的其他纤维本身的回复力没有氨纶高,随着关节部位的运动,含氨纶的针织面料布面收缩不一致,容易产生鼓包变形现象,面料摩擦皮肤也容易引起皮肤不适,进而影响穿着的舒适性以及美观性。
近年来,为满足绿色环保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原液着色的生物基环保面料尤为重要。目前采用的生物基材料通常是以可再生的谷物原料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基材料,而原液着色的生物基材料无需进缸染色,后整过程污染小,可以减少碳排放,符合节能环保发展趋势,在环保领域的贡献颇大。在含原液着色生物基材料的面料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组织结构在拉伸回复性与手感舒适性等方面通常具备不同的要求,加工过程中布面收缩不均匀,容易产生布面磨毛不匀等问题,进而影响面料的品质,难以实现面料的连续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上述面料采用原液着色生物基长丝和生物基氨纶,所述面料经上针盘和下针筒混织而成,所述上针盘和下针筒分别包括对应的A段和B段,所述面料每10路线圈形成一个循环,其组织结构具体为:
上针盘A段第1、2、3、4、7、8、9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5、10路线圈为成圈三角,第6路线圈为集圈三角;
上针盘B段第1路线圈为集圈三角,第2、4、5、6、7、9、10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3、8路线圈为成圈三角;
下针筒A段第1、2、3、5、7、8、10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4、9路线圈为成圈三角,第6路线圈为集圈三角;
下针筒B段第1路线圈为集圈三角,第3、4、5、6、8、9、10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2、7路线圈为成圈三角。
优选的,所述原液着色生物基长丝的质量占比为60~80%,所述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20~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原液着色生物基长丝选用PA56纤维。
优选的,上针盘与下针筒的第2、3、4、5、7、8、9、10路线圈均与生物基氨纶编织互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织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目标面料的组织结构,采用纬编双面大圆机织造得到面料;
S2、根据面料的纱线特性,在平幅式水洗机内对步骤S1得到的面料进行精练、除油和清洗处理,最终得到干净的面料;
S3、用蒸汽预缩机烘干、熨烫步骤S2得到的面料,使布面水分油脂挥发干净,得到纤维收缩均匀的面料;
S4、根据面料采用纱线的细度特性,设置陶瓷刷磨毛机的加工速度、毛刷转速以及磨毛张力,磨出步骤S3得到面料中的微纤,得到手感绵密的磨毛面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裕源灵泰面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裕源灵泰面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92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