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化放射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36748.2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1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徐晓;马红娟;赵振文;陈虎;何攀;刘超;楚成超;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57/02 | 分类号: | C08F257/02;C08F230/02;C08F226/10;C08F220/06;C08F212/14;C08F222/02;C08F2/46;A61K51/06;A61K51/12;A61P35/00;A61P35/04;A61K103/10;A61K103/32;A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许丹青 |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放射性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化放射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官能化聚合物微球包括以下步骤:将苯乙烯单体、分散剂和/或交联剂加入介质中,通入氮气或者氦气,搅拌;随后加热升温,加入引发剂,在恒温条件下持续搅拌反应;分别使用乙醇和水清洗,真空干燥,得到聚合物微球;对所得聚合物微球进行辐照引发接枝聚合一种或多种功能性单体,得到所述官能化聚合物微球。所述的官能化聚合物微球吸附放射性核素而制成工程化放射性聚合物微球。工程化放射性聚合物微球疗效好、稳定性好、能均匀分布、安全性好、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化放射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内注射放射性微球的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是将载有放射性核素的微球经导管介入递送到肿瘤供血血管内,使治疗核素滞留于肿瘤组织内达到足够的剂量进行近距离内照射放疗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不可切除或失去肝脏移植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的诊疗。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放射性微球。其中,波士顿科学公司(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开发的90Y玻璃微球(TheraSphere)被FDA批准适用于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思泰公司(Sirtex Medical)开发的90Y树脂微球(SIRSpheres)可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放射治疗,90Y树脂微球也于2021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开展原发性肝癌临床试验并于2021年5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Quirem Medical公司开发的可用于SPECT成像166Ho聚乳酸微球也已经被ConformitéEuropéenne(CE)认证通过,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治疗。
这些商业化放射性微球虽然有一定临床疗效,但都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90Y玻璃微球和166Ho聚乳酸微球是通过中子活化生产的,这不仅需要核反应堆的参与,导致成本高,同时还产生了其他不需要的长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玻璃微球含有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等杂质),而且玻璃微球的密度远大于血液密度,容易在肿瘤近端血管沉积、导致可注射性较差,不利于微球在肿瘤病灶区内均匀分布。虽然90Y树脂微球在制备过程中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放射标记稳定性较差,放射性核素从微球中容易释放出来,因此,前期只能将微球分散在去离子水中使用,但是这会导致病人出现疼痛、血管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过早动脉淤滞等不良反应,虽然后期改用5%的葡萄糖和造影剂对该微球进行经导管介入递送,但是体内的组织液中存在的离子也可以置换出90Y导致其流失进而分布全身主要脏器,更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肺炎并发症等不良反应。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疗效好、稳定性好、能均匀分布、安全性好、成本低的放射性微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工程化放射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官能化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苯乙烯单体、分散剂和/或交联剂加入介质中,通入氮气或者氦气,搅拌;随后加热升温,加入引发剂,在恒温条件下持续搅拌反应;分别使用乙醇和水清洗,真空干燥,得到聚合物微球;对所得聚合物微球进行辐照引发接枝聚合一种或多种功能性单体,得到所述官能化聚合物微球。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交联剂选自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苯或者三乙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介质选自去离子水、乙醇或者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的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或者过氧化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功能性单体优选为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磷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衣康酸、乙烯基苯磺酸、苯乙烯磺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上海大学,未经厦门大学;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6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