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赖氨酸盐酸盐测定用前处理辅助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5308.5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屠大伟;康峻菡;彭爽;冉静;陈龙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万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6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千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9 | 代理人: | 周云涛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赖氨酸 盐酸 测定 处理 辅助 结构 | ||
1.聚赖氨酸盐酸盐测定用前处理辅助结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定位槽口(2);
支撑座(1)上设置有内抵紧单元,内抵紧单元包括内抵紧连接架(3),内抵紧连接架(3)上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下固定筒(4)、中活动筒(5)及上固定筒(6),中活动筒(5)可相对内抵紧连接架(3)转动,中活动筒(5)上连动连接有内抵紧齿轮(7),内抵紧单元还包括用于驱动内抵紧齿轮(7)转动地内抵紧驱动结构;
内抵紧单元还包括若干组与若干个定位槽口(2)对应的内定位组件,内定位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的内传动凸轮(8),内传动凸轮(8)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内抵紧齿轮(7)啮合的凸轮齿段(9),内定位组件还包括开设于支撑座(1)上且与定位槽口(2)连通的内定位通口(12),内定位通口(12)内通过内定位弹性件(11)连接有可相对支撑座(1)径向移动且可与内传动凸轮(8)配合的内定位件(10),内定位弹性件(11)作用于内定位件(10),使得:内定位件(10)的内侧端部能抵接在内传动凸轮(8)上,当内传动凸轮(8)的大径端抵接在内定位件(10)上时,内定位件(10)的外侧端伸长于内定位通口(12)并位于定位槽口(2)内,当内传动凸轮(8)的小径端抵接在内定位件(10)上时,内定位件(10)的外侧端收缩于内定位通口(12)内;
内抵紧单元还包括内活动杆(13),内活动杆(13)通过内活动上部弹性件(57)连接在上固定筒(6)内,内活动上部弹性件(57)作用于内活动杆(13),使得:内活动杆(13)位于高位,内活动杆(13)的底端依次贯穿上固定筒(6)、中活动筒(5)并位于下固定筒(4)内,下固定筒(4)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若干个定位槽口(2)对应的内限位通口(14),内活动杆(13)上连接有穿过内限位通口(14)且可相对内限位通口(14)上下移动的活动杆连接件(15),活动连接件(15)的末端连接有内限位件(16),内限位件(16)的外侧端具有内限位倾斜段(17)和衔接于内限位倾斜段(17)底端的内限位竖直段(18),上固定筒(6)上还设置有促使内活动杆(13)下移的内活动杆驱动结构;
支撑座(1)上还设置有外抵紧单元,外抵紧单元包括若干组与若干个定位槽口(2)对应的外定位组件,外定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支撑座(1)上且与定位槽口(2)连通的外定位通口(19),外定位通口(19)内滑动连接有外定位件(20),外抵紧单元还包括外抵紧弹性圈(21),外抵紧弹性圈(21)套设在若干组外定位组件中的外定位件(20)的外侧端,外抵紧弹性圈(21)作用于外定位件(20),使得:外定位件(20)具有向内定位件(10)移动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赖氨酸盐酸盐测定用前处理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上开设有于所述外定位通口(19)连通的外定位限位槽(22),所述外定位件(20)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外定位限位槽(22)配合的外定位限位凸起(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赖氨酸盐酸盐测定用前处理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件(20)的外侧端外凸于所述支撑座(1)的外表面;
外定位件(20)的外侧端具有能容纳所述外抵紧弹性圈(21)的外定位容纳缺口(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赖氨酸盐酸盐测定用前处理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件(20)的内侧端具有外限位倾斜段(25)和衔接于外限位倾斜段(25)顶端的外限位竖直段(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赖氨酸盐酸盐测定用前处理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抵紧驱动结构包括套设在中活动筒(5)上且与中活动筒(5)连动连接的传动齿轮(27)和与传动齿轮(27)啮合的传动齿条(28);
传动齿条(28)通过齿条弹性件(29)连接在内抵紧连接架(3)上,内抵紧连接架(3)的侧壁上还螺纹连接有可作用于传动齿条(28)的锁定杆(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万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万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53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