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质隐患监测系统的无人机灾后自主勘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0700.0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1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崔志美;徐文平;黄志都;张炜;张玉波;唐捷;冯玉斌;宾冬梅;凌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H04N7/18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黎华艳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质 隐患 监测 系统 无人机 自主 勘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隐患监测系统的无人机灾后自主勘测方法,发明通过监测到地质灾害预警或受灾信号后,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第一时间将告警信息传输给附近部署的无人机,无人机自动接收预警并自启动地质灾害差异化勘灾模式进行勘察,减少人为参与,大幅提高灾害应急响应效率,从而克服了现有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工巡视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质隐患监测系统的无人机灾后自主勘测方法。
背景技术
广西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主要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具有成灾速度快,发生频率高,危害强度较大、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继承性发育特点。输电线路分布区域广,所在地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广西电网输电通道周边地质灾害潜在隐患较多,变电站周边及输变电设施内发生过多起地质灾害。如500kV邕州站围墙外滑坡,220kV溯甘线#151杆塔基础下陷,110kV平三里塘线#24杆塔基础保护范围内发生山体塌方等。目前,通过人工巡视费时耗力,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实时监控。因此,需要一种基于地质隐患监测系统的无人机灾后自主勘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质隐患监测系统的无人机灾后自主勘测方法,从而克服了现有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工巡视效率低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隐患监测系统的无人机灾后自主勘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接收到地质隐患的告警信息后,根据所述告警信息中的地理位置智能调用所述地理位置信息附近的无人机;
被调用的无人机自动接收调度信息并自启动地质灾害差异化勘灾模式进行勘察,并将勘察的结果返回远程指挥中心;
其中,所述无人机在勘察的过程中实时探测网络信号是否覆盖飞行范围,当探测不到网络信号时,则将勘察的结果自动存储于机身内,当探测到网络信号时,则及时或实时将勘察的结果传送至远程指挥中心。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用于接入SAR变形数据并处理、接入外部多源遥感数据并处理、对输电线路变形数据显示分析、变形专题图生成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体识别。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告警信息包括:监测到地质灾害的设备坐标和地质灾害的区域信息。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勘察的结果包括:地质灾害发生后输电线路的全貌、识别杆塔倾斜、识别导线断线以及输电设备周边的地表全貌。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人机采用固定翼无人机。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所述远程指挥中心或无人机根据勘察的结果更新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中的监测图像。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所述远程指挥中心根据无人机探测的网络信号的结果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显示。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置常态化巡检,得到基础巡检航线和常态化巡检航线;在地质灾害发生前,无人机根据常态化巡检航线进行勘测,并将勘测的结果在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中进行可视化显示。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据所述告警信息中的地理位置智能调用所述地理位置信息附近的无人机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混合粒子群优化方法进行智能调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0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