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牦牛生殖性能的促性腺激素组合物及其施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14709.2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6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彬;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彤琦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24 | 分类号: | A61K38/24;A61K9/08;A61P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牦牛 生殖 性能 促性腺激素 组合 及其 施用 方法 | ||
一种提高牦牛生殖性能的促性腺激素组合物及其施用方法,该促性腺激素组合物由重组马促卵泡生成素(reFSH)和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组成,其包含1500‑2500IU的reFSH和300‑600IU的rhCG。本发明的组合物特别用于治疗或恢复乏情牦牛的发情和诱导产犊牦牛的同期发情,在注射本发明组合物后,乏情牦牛恢复发情或同期发情,发情周期显著缩短,且受配率和受胎率均不受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牦牛生殖性能的促性腺激素组合物,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诱导牦牛发情及同期发情的促性腺激素组合物和施用方法。
发明背景
牦牛(Bos grunniens)是高原地区的特殊畜种,也是唯一能适应特殊寒冷气候条件的牛种,但高原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环境通常造成牦牛的繁殖性能低下,呈现2年一胎或3年一胎的繁殖模式。生殖激素药物诱导牦牛发情或同期发情是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重要手段,这些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等。一直以来,生殖激素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诱导牦牛发情或同步发情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如以孕酮控释(CIDR)联合氯前列烯醇(PG)等可诱导牦牛发情或同期发情(梁春年等,中国专利CN103784212A);以雌激素、黄体酮、睾酮组合的三合激素处理可通过调节卵巢诱导母牦牛发情及同期发情,但受胎率很低。陈世彪等以 GnRH联合PGF2a的处理方案可诱导母牦牛同期发情,虽然发情率低于三合激素,但受胎率显著增加(“畜牧与兽医”,2014)。王文飙等(“中国牛业科学”,2017) 采用氯前列烯醇(PG)联合GnRH或联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诱导的牦牛同期发情率分别是91%和94%,妊娠率分别是73%和69%。目前公认调控牦牛发情和同期发情的生殖激素是GnRH和PMSG,或二者联合应用,但实施方案的周期相对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为改善牦牛繁殖性能低下而提供一种诱导乏情牦牛发情及同期发情的促性腺激素组合物。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直接从调控卵泡生长和成熟的同步化方面,提供了 reFSH和rhCG的组合,其用于提高乏情牦牛的生殖性能。在该组合物中reFSH 类似天然FSH的作用,rhCG类似天然LH的作用。适量的rhCG可协同reFSH促进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也有利于腔前卵泡发育形成卵泡腔,并促进卵泡的最终成熟。
优选地,对乏情母牦牛实施单次肌肉注射本发明组合物,每头份施用生物活性剂量为1500-2500IU的reFSH和300-600IU的rhCG,注射次日后连续观察发情体征,待母牦牛发情后或配种前适时注射1000IU的rhCG,有助于排卵,随后实施与公牦牛配种或人工输精。
更优选地,对乏情母牦牛实施单次肌肉注射本发明组合物,每头份施用生物活性剂量为2000IU(reFSH)+500IU(rhCG);注射次日后连续观察发情体征,待母牦牛发情后或配种前适时注射1000IU的rhCG,有助于排卵,随后实施与公牦牛配种或人工输精。
更优选地,乏情母牦牛实施2次肌肉注射本发明组合物,首次每头份施用生物活性剂量为1800IU(reFSH)+450IU(rhCG),次日每头份再次肌注1800IU(reFSH) +450IU(rhCG)。于第2次注射后连续观察发情体征,待发情后或配种前适时注射1000IU的rhCG,有助于排卵,随后实施与公牦牛配种或人工输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诱导带犊母牦牛同期发情的组合物的施用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且十分有效。
优选地,对带犊母牦牛实施单次肌肉注射本发明组合物,每头份施用生物活性剂量为1800IU的reFSH和450IU的rhCG,注射次日后连续观察发情体征,待母牦牛发情后或配种前适时注射1000IU的rhCG,有助于排卵,随后实施与公牦牛配种或人工输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彤琦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彤琦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47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辅助破碎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矮建筑屋顶除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