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控制舱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80920.7 | 申请日: | 2022-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3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廖长清;谭左红;许刚;蔡奕;袁鹏;邱勇;万小博;李文彬;樊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F42B10/6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代春;肖秉城 |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控制 | ||
1.一种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舱壳体(1),所述控制舱壳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IMU模块(2)、控制器(3)和热电池(4);所述IMU模块(2)包括支架(22)和印制板(23),所述控制器(3)包括控制器上壳体(31)和控制器下壳体(32),所述控制器上壳体(31)与支架(22)一体成型,所述控制器下壳体(32)与所述控制器上壳体(31)的下部连接,所述控制器上壳体(31)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控制器下壳体(32)内安装有主控板(34)和舵控板(35),所述印制板(23)的连接线穿设所述通孔与主控板(34)内部线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34)和舵控板(35)的底面均安装有对外接插件(36),所述控制舱壳体(1)和控制器下壳体(32)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对外接插件(36)对外交互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34)与舵控板(35)之间设置有插排(33),通过所述插排(33)将所述主控板(34)与舵控板(35)连接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板(23)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印制板(23)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架(22)上,并分别沿弹体坐标系的X轴、Y轴和Z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壳体(31)上连接有IMU壳体(21),所述IMU壳体(21)整体呈长方形,所述支架(22)和印制板(23)均位于所述IMU壳体(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池(4)包括组合支架(41)、热电池单元(42)和热电池对外接插件(44),所述组合支架(41)固定在所述控制舱壳体(1)上,所述热电池对外接插件(44)安装在所述组合支架(41)外侧,所述热电池单元(42)与所述组合支架(41)的下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池(4)整体呈扇形,所述热电池(4)上形成有内凹部(43),所述热电池对外接插件(44)位于所述内凹部(43)上,所述内凹部(43)用于避让与所述热电池对外接插件(44)相连的电缆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池单元(42)设置有三个,一个所述热电池单元(42)用于控制供电,另外两个所述热电池单元(42)用于功率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舱壳体(1)作为弹体的一部分与弹体共形;所述控制舱壳体(1)外形为冯卡门曲线或圆柱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舱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孔,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接,将控制舱壳体(1)与其他舱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09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