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管的溃缩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74232.X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14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华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琳达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安装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向管的溃缩安装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组件、第一管柱体、第二管柱体和启动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有第一滑轨槽和溃缩块,所述溃缩块设于第一滑轨槽的一端且连接于安装组件,所述第一管柱体设有贯穿第一滑轨槽的紧固件且连接于溃缩块,所述第二管柱体的一端套设于第一管柱体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滑轨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柱体设有围绕第二管柱体中心轴设置的第二滑轨槽,所述第二滑轨槽包括相向设置的闭合端和开口端,相邻所述第二滑轨槽的开口端形成位于第一滑轨槽的抵接部。本申请具有二次溃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向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的溃缩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发生安全事故时,驾驶员头部和胸部会对方向盘产生冲击,该冲击通过方向盘会传递给转向管柱,后者反过来会对驾驶员头部和胸部产生反向冲击力,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汽车转向管柱会采用溃缩吸能结构,当冲击力达到转向管柱溃缩力峰值时,转向管柱特有结构设计使其能够沿着轴线溃缩,冲击力不再继续增加,保护驾驶员。
现有的转向管柱溃缩逃逸结构中,以支架和镶块脱离逃逸方式最为典型,也应用最广。但是在交通事故中容易发生再次撞击,经过第一次撞击的转向管再次进行撞击后也无法进行溃缩,则无法保护驾驶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转向管能在二次撞击情况下保护驾驶员,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管的溃缩安装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管的溃缩安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组件、第一管柱体、第二管柱体和启动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有第一滑轨槽和溃缩块,所述溃缩块设于第一滑轨槽的一端且连接于安装组件,所述第一管柱体设有贯穿第一滑轨槽的紧固件且连接于溃缩块,所述第二管柱体的一端套设于第一管柱体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滑轨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柱体设有围绕于第二管柱体中心轴设置的第二滑轨槽,所述第二滑轨槽包括相向设置的闭合端和开口端,所述第二管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滑轨槽开口端间形成抵接部,所述溃缩块与安装组的连接强度易于撞击的脱离,所述溃缩块脱离后,所述紧固件沿第一滑轨槽移动至抵接部,所述第二管柱体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安装组件,所述启动组件设于安装组件且驱动第二管柱体转动,所述第二滑轨槽的开口端随着转动后重合于第一滑轨槽,所述紧固件沿第二滑轨槽和第一滑轨槽继续移动至闭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柱体用于转向管的安装,第三支架体通过溃缩块与安装组件固定连接,当第一次撞击时,溃缩块容易脱离安装组件,使得第三支架体能在安装组件上滑动,第二管柱体的抵接部顶住紧固件的移动,从而调节转盘与人体的距离;若发生第二次撞击时,启动组件带动第二管柱体转动,第一滑轨槽和第二滑轨槽重叠后,紧固件继续移动,使得第一管柱体可沿着第二滑轨槽继续移动,再次调节转盘与人体的距离,进一步提高转向管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所述第二支架体设有形成夹角的安装部,所述第三支架体连接于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均设有叠加的第一滑轨槽,所述第一滑轨槽均沿第三支架体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溃缩块设于第二支架体的第一滑轨槽处,所述紧固件依次贯穿两个第一滑轨槽连接于溃缩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溃缩块脱离第二支架体后无法对第三支架体造成影响,从而提高安装组件的支撑强度,使得紧固件移动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架体包括四个首尾依次围绕成矩形腔体的第六板,所述第一管柱体设于矩形腔体内且沿第三支架体中心轴方向设置,每个所述第六板均设有第一滑轨槽,所述第一管柱体设有贯穿每个第一滑轨槽的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第三支架体的结构提高了第一管柱体第一次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柱体设于第一管柱体与第三支架体间,所述第二管柱体设有配合每个紧固件的第二滑轨槽,每个所述第二滑轨槽沿第二管柱体的中心轴方向设置。
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管柱体位于第一管柱体与第三支架体间,使得第二管柱体一端固定即可,减少成本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琳达汽配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琳达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42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漏单检测的金融支付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融支付便捷式扫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