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3200.X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2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嗣沅;曹誉;赵一洁;葛建立;孙全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人化 两栖 作战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包括车身、动力控制系统、路面行走系统、水上推进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布置在车身内;路面行走系统布置在车身上;车身尾部设有水上推进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分别与路面行走系统、水上推进系统连接,用于控制路面行走系统和水上推进系统行进。本发明可以通过驱动电机实现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的路面行走功能以及水上推进功能,通过控制两侧电机转速大小的不同实现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差速转向功能,通过遥控实现两栖作战平台水陆功能转换。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栖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
背景技术
在所有的作战样式里,两栖登陆作战向来被称为最难以组织的一种,每次两栖作战中只要进攻方稍有闪失,就会遭受重创乃至于全军覆灭的结局。为了减少在岛屿登陆作战中的损失,在作战的准备阶段里需要了解岛礁的地貌以及敌人的兵力部署,来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尽管如今卫星探测技术相对成熟,但近海区域这种复杂跨域的环境以及敌方针对卫星所做的伪装,难以完全通过卫星侦察获取有效情报。
为此,考虑使用机器人完成侦察探测的任务,然而,目前大部分机器人一般只适用于较为平整的路面环境,而对于岛礁作战的水面环境以及近海的泥泞路面环境,这些机器人难以发挥他们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用于两栖登陆作战前期侦察探测,能够适应陆地复杂丛林环境、水陆跨域松软沙土环境、水面漂浮环境,从而能够在这些环境中完成规定任务。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包括车身、动力控制系统、路面行走系统、水上推进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布置在车身内;路面行走系统布置在车身上;车身尾部设有水上推进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分别与路面行走系统、水上推进系统连接,用于控制路面行走系统和水上推进系统行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小型两栖作战平台长700mm,宽500mm,高250mm,尺寸较小,能有效隐蔽作战。
(2)采用了履带式底盘,对颠簸路面以及泥泞沼泽路面有更好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动力驱动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的路面行走系统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驱动轮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水上推进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5,一种小型无人化两栖作战平台,包括车身1、动力控制系统2、路面行走系统3、水上推进系统4;动力控制系统2布置在车身1内;路面行走系统3布置在车身1上;车身1尾部设有水上推进系统4;动力控制系统2分别与路面行走系统3、水上推进系统4连接,用于控制路面行走系统3和水上推进系统4行进。
所述动力控制系统2包括控制器、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第一减速器9、第二减速器10、第一电池5、第二电池6、第一减速器座11和第二减速器座12,第一电池5和第二电池6布置在车身1内,第一电池5给第一电机7供电,第二电池6给第二电机8供电,第一减速器9固连在第一减速器座11上,第二减速器10固连在第二减速器座12上,第一电机7与第一减速器9连接,第二电机8与第二减速器10连接,第一减速器9和第二减速器10分别与路面行走系统3连接,控制器与水上推进系统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3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