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一次性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1502.3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5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569;G01N33/543;G01N33/52;G06Q50/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周海斌 |
地址: | 215434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一次性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一次性检测系统及方法。该智能一次性检测系统包括智能移动终端和一次性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光谱感应芯片,光谱感应芯片具有唯一标识码;壳体内设有测试条或测试舱;光谱感应芯片具有感光接受单元;感光接受单元朝向壳体内;壳体内设有激发光源;光谱感应芯片的数据输出端经连接线缆与智能移动终端连接;智能移动终端具有身份认证模块,检测装置控制模块,检测数据处理模块,数据绑定模块,数据上传模块。本发明能用于自行检测,且在检测过程中全程闭环,无需人工干预,具有足够的身份溯源及检测结果真实性证明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一次性检测系统及方法,属于医疗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相关技术手段主要以一次性单向层析免疫测试条为主,然而,这虽然能满足自行检测的需要,但却并不能达到足够的受检人身份溯源及检测结果真实性证明力度。比如,有人出示了自行检测后测试条的照片,但是既无法证明这是其本人的检测结果,也无法证明这是即时的检测结果,如果为了上述身份溯源及检测结果真实性证明而保存完整证据链,则会因过于繁琐而失去居家自行检测便利性的意义。这导致虽然人们能够实现自行检测,但是若要给出有证明力度的检测结果,还是需要去医院或权威检测机构再次进行检测。亟待研制出既能用于居家自行检测,又能具备相当程度身份溯源及检测结果真实性证明力度的技术手段。
申请人致力于检测试剂和装置的研发,且持有发明专利《一种定量检测化合物的测试条及侧向免疫层析的检测方法》(CN107037211B),该发明公开一种定量检测化合物的测试条,其包括一层NC膜、位于NC膜前端上的一层样品垫、位于样品垫内侧的一层标记物垫、位于标记物垫后方的检测区及与位于检测区后方第一控制区,位于第一控制区后方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区,标记物垫含有待检测化合物的单克隆抗体偶联上Eu微球以及偶联上Eu微球的第一种抗体,检测区含有第二种抗体或待检测化合物的抗原,第一控制区含有第三种抗体,第二控制区含有与检测化合物、第二种抗体、第三种抗体不相互反应的第四种抗体,第四种抗体只与第一种抗体相互反应。该发明可以提高检测化合物的检测精密度。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CN201610864221.2、公布号CN10640478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试纸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试纸的第一图像,其中待检测试纸已加入待测样本和增敏剂;分析第一图像,得到检测指标分析结果。
申请号CN201580081403.6、公布号CN10813938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从使用一次性检测试剂盒收集测试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代码阅读器扫描设置于一次性检测试剂盒上的唯一测试标识符;识别模块从扫描的唯一测试标识符中识别由一次性检测试剂盒执行的测试的类型;代码阅读器扫描患者标识符;识别模块从扫描的患者标识符中识别使用了一次性检测试剂盒的患者;显示和选择模块在显示屏上自动显示与所识别的测试相关联的所有可能的特定结果中的每一个作为可选择的选项;使用者选择显示的所有可能特定结果之一作为测试数据来收集;关联模块将测试数据与患者自动关联;以及使用者激活测试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器。
申请号CN202010901063.X、公布号CN11199928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病原体和抗体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病原体和抗体;身份创建模块,用于为检测设备创建唯一性身份标识,和根据用户信息创建带有唯一性身份标识的操作者角色或受检者角色;绑定模块,用于根据待进行的检测活动,使检测设备、操作者角色和受检者角色与本次检测活动绑定;检测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断;智能移动终端模块,用于识别检测设备、操作者角色或受检者角色的唯一性身份标识,并且用于为操作者角色或受检者角色获取本次检测活动的数据。
然而,以上述技术方案为代表的现有技术手段在检测获取数据过程中或多或少需要人工干预,比如,有的需要人工扫描或录入检测装置识别码以实现绑定,有的需要人工拍照以上传检测结果,有的需要人工比对判读得出检测结论,等等。这就很难实现完全避免人工干预的全程闭环,在用于需要上传、上报即时检测结果的居家自行检测时无法达到足够的身份溯源及检测结果真实性证明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1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