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轨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45293.3 | 申请日: | 202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2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曹江萍;余真;张云嫦;李刚;李建钢;赫玉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1K9/10 | 分类号: | B61K9/10;B61D15/12;E01H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王文娇 |
地址: | 61002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轨道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轨道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主监测装置、主机箱、指引灯组、轨道轮装置、底板装置、动力箱,轨道轮装置设于动力箱两侧且与动力箱锁接,使设备使用时,通过设有的机构,使本发明能够实现避免当下对于轨道的检查普遍采用传统人工的方式,这种轨道检测的方式较为局限,工作量也大,同时需要不断弯腰查看,容易对于轨道内侧边产生遗漏的问题,使设备通过设置远程控制模块,在轨道轮装置配合下可沿着轨道进行无人巡查,设备也具备双向行驶的功能,有效针对两个轨道裂缝进行检测,更加的全面,同时通过特有的推杆装置可对于设备前端的杂物碎石推平,保证设备的稳定行进,也对底摄像头起到间接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远程轨道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轨道检测是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轨道机车的运行密度大,时间间隔短乘客密度大的特点所以轨道的磨损比较严重,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各种隐患,所以地铁和城铁轨道的检测也成为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环节的重中之重。
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当下对于轨道的检查普遍采用传统人工的方式,这种轨道检测的方式较为局限,工作量也大,同时需要不断弯腰查看,容易对于轨道内侧边产生遗漏,操作起来费时间且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轨道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远程轨道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主监测装置、主机箱、指引灯组、轨道轮装置、底板装置、动力箱,所述轨道轮装置设于动力箱两侧且与动力箱锁接,所述动力箱下方设有底板装置,所述底板装置与动力箱扣接,所述动力箱前侧电连接有指引灯组,所述动力箱上方设有主机箱,所述主机箱中部嵌入有主监测装置,所述主监测装置包括轴杆、主摄模组、摆臂、电机仓、活动套板、限位挡板,所述主摄模组设于摆臂上方且与摆臂锁接,所述摆臂下方设有轴杆,所述轴杆外侧设有活动套板,所述活动套板与轴杆扣接,所述轴杆内侧边设有电机仓,所述活动套板两侧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锁接于电机仓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装置包括滑槽架、保护盖板、固定板、下监测模块、推杆装置、上支撑板,所述推杆装置设于固定板下方且与固定板锁接,所述固定板内侧与上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中部嵌入有滑槽架,所述滑槽架中部设有下监测模块,所述上支撑板下端设有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与上支撑板扣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监测模块包括底摄像头、配合滑杆、外滑套、缓冲管组,所述缓冲管组设于外滑套左右两侧且与外滑套扣接,所述外滑套中部嵌入有底摄像头,所述外滑套上方设有配合滑杆。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装置包括应力盘、安装板、收纳管、弹簧杆、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设于应力盘外侧且与应力盘锁接,所述应力盘内侧设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内侧设有收纳管,所述收纳管与弹簧杆间隙配合,所述收纳管上方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收纳管锁接。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板前面设有多组凸出的颗粒,并且主体为钢铁材料制成,能够对于前端未知的障碍物进行分隔。
作为优选,所述主摄模组的活动区间为至度。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管组为橡胶材料包裹,为其外滑套两端提供滑动时候的缓冲。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滑杆上端设有对应的伺服电机组,并且为可独立控制的活动单元,与电机仓皆可通过远程控制器进行单独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5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