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1279.8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富;任涛;潘世荣;范家平;何叶兵;姚俊;石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椒赛德利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14;F01P11/16;F01P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堵型 发动机 散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散热器的上下水,所述水箱包括上水箱和下水箱,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外壁分别连接有上水管和下水管;散热芯,所述散热芯位于两个水箱的内壁之间,所述散热芯包括散热片和散热管。本发明设有侧检测结构,在发动机过温时,利用泵入过量的散热液,然后通过水压沿着侧向管道依次泵入更替流通箱内,更替流通箱此时作为一个水囊结构,更替流通箱检测出堵塞位置并利用电磁阀启闭,绕过水压异常区域,使发动机的散热结构任可使用,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作业,减少因为堵塞造成的散热器整体无法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一般使用内燃机,内燃机是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来作功。但是,有效动力仅仅是燃料所具有的全能量的30%~40%,剩下的能量作为排气热损失、机械摩擦热损失而耗损。尤其是为了保持气缸、气缸盖、进排气门的适当温度,需对内燃机各部位进行冷却,从而作为冷却液损失也损失了热能。
散热器是利用冷却液损失热能进行工作的,为了保证内燃机的适当温度,冷却水损失热能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由于长期的循环利用,很多污染物进入散热器循环管路内部,会在车辆停止后堆积在散热器的管道内壁上,长期会堵塞管道内壁,而且很多时候是局部堵塞,不易清理,会因为堵塞后造成整体的散热器无法使用,造成发动机的过温。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散热器的上下水,所述水箱包括上水箱和下水箱,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外壁分别连接有上水管和下水管;散热芯,所述散热芯位于两个水箱的内壁之间,所述散热芯包括散热片和散热管,所述散热片的中部设有散热支撑架,且散热管的外壁垂直插接于散热支撑架的外壁上;侧检测结构,所述侧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水箱与散热芯之间的流通状态;所述侧检测结构包括长流通管、侧支管、更替流通箱、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所述侧支管垂直连接于长流通管和更替流通箱之间,所述更替流通箱的内部和散热管的管壁之间相连通,所述水压传感器设于更替流通箱的内壁上,所述电磁阀设于侧支管的外壁上;检测控制器,所述检测控制器固定于下水箱的端部外壁上,所述检测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至电磁阀和水压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外壁分别连接有上水测试管和下水测试管,所述上水测试管用于泵入过量散热液循环检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水箱的一侧外壁设有放水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内壁均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之间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
1.本发动机的散热器设有侧检测结构,在发动机过温时,利用泵入过量的散热液,然后通过水压沿着侧向管道依次泵入更替流通箱内,更替流通箱此时作为一个水囊结构,由上至下压入管道内,如果水压正常则表示更替流通箱至上侧的管道有堵塞,如果水压异常则表示下侧有堵塞,则依次再测试下侧的支管,直至定位到水压异常区域,然后利用更替流通箱作为一个中介水存储结构,绕过水压异常区域,使发动机的散热结构任可使用,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作业,减少因为堵塞造成的散热器整体无法作业;
2.本发动机的散热器中利用电磁阀和侧检测管路之间控制水路的流通方向,在车辆不断循环下,利用更替流通箱过量散热液挤压堵塞管道,使其管道由下至上疏通,在后续使用检测时,直至其可流通使用,形成一种由下至上的被动挤压疏通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堵型发动机散热器的去水箱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椒赛德利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全椒赛德利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12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