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转踏板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1164.9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9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顺;刘敏;苏海顺;解卫海;李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B60R3/0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转 踏板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转踏板及车辆。翻转踏板包括固定架总成、踏板总成以及驱动组件。固定架总成用于与车辆固定,包括安装架。踏板总成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架的子踏板,子踏板具有踩踏面,且受控转动时能够在其踩踏面与水平面平行的第一状态和其踩踏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传动机构,驱动器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子踏板转动。其中,安装架构造有容纳腔,传动机构设于容纳腔内。上述翻转踏板可以在用户上下车时将子踏板切换至第一状态,并借此登上车辆。在无需使用时,将子踏板收起切换至第二状态,如此,子踏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减小,进而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将更多的宽度方向上空间留给驾驶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翻转踏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商用车踏板总成位于驾驶室左右两侧,为乘员提供上下车踩踏,同时体现车辆侧部造型并起到遮盖车轮、挡泥的作用,一般由踏板装饰罩、上车踏板及支架等零件构成。踏板总成一般布置一级或两级踏板,与前翼子板上的踏板一起用于乘员上下车。
踏板之间的Y向(车辆宽度方向)级差会影响乘员的上车姿态,决定乘员上下车的舒适性。商用车法规对整车宽度以及最高一级踏板到门槛的Y向宽度有要求。因此,在传统方案中,如果要保证上下车舒适性而采用较宽的踏板,在整车宽度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势必会减小驾驶室车门处的Y向空间,对驾驶室内部舒适性以及布置产生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对驾驶室车门处空间大小影响小的翻转踏板及安装有翻转踏板的车辆。
一种翻转踏板,包括:
固定架总成,用于与车辆固定,且包括安装架;
踏板总成,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的至少一个子踏板;各所述子踏板具有踩踏面,且受控转动时能够在其所述踩踏面与水平面平行的第一状态和其所述踩踏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及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全部所述子踏板相对安装架转动;
其中,所述安装架构造有容纳腔,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上述翻转踏板可以在用户上下车时将子踏板切换至踩踏面处于水平状态的第一状态,以让用户能够借助于踩踏面登上较高的车辆。在无需使用时,将子踏板收起切换至踩踏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第二状态,如此,子踏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减小。在根据法规满足最高一级子踏板宽度需求的前提下,翻转踏板可以通过收起子踏板的方式降低自身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将更多的宽度方向上空间留给驾驶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及蜗轮,各所述子踏板的转轴分别固接一所述蜗轮;
所述蜗杆具有在自身轴向上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螺旋齿,每一所述蜗轮与一所述螺旋齿相啮合;
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蜗杆绕自身轴线转动时,经由各所述蜗轮带动全部所述子踏板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的变速齿轮,所述变速齿轮绕所述前后方向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容纳腔;
所述蜗杆的轴向与所述变速齿轮的轴向相垂直,且其上构造有与所述变速齿轮啮合的换向齿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各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安装架,对应位于一所述子踏板的转动路径上;
当各所述子踏板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支撑于对应的所述限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翻转踏板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应于其中之一所述子踏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位置布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与其中之一所述子踏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位置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1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下倾角调节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氧化物颗粒弥散强化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