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5971.1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余;王庆义;侯晓朋;刘超;王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42230 | 代理人: | 陈文净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力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其包括:基座,基座上安装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架端;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安装于基座,加载装置连接有安装夹具,加载装置用于向安装夹具加载,安装夹具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桥端;安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夹具主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第三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二固定块与第三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第三固定块在靠近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可以实现新型结构的组合式推力杆的安装,更贴合实际装车时推力杆的安装方式,试验结果更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传递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纵向力,会在车架与车桥之间设置推力杆。推力杆广泛应用于载重汽车或客车的非独立悬架上,连接着车架与车桥,除定位作用外,主要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及侧向反作用力矩,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推力杆承受的疲劳工况复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推力杆球铰、杆体或球头挡圈失效等现象,对车辆运行安全和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在推力杆组件正式装车之前,必须采用合理的疲劳试验方法和装置来验证其疲劳可靠性,并以此作为产品合格的依据或参考。
相关技术中,为了测量推力杆的相关性能,会将推力杆固定于车桥的一端安装于相应的夹具,并将推力杆的固定于车架的一端固定。通过相关的加载机构驱动夹具移动,模拟驾驶过程中车桥相对车架的位移或偏转,实现推力杆的相关试验。
但是,目前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推力杆,其安装于车桥的一端伸出有两个凸起,每个凸起均与车桥固定连接。现有的试验装置难以模拟组合式推力杆在车辆上的安装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试验装置难以模拟组合式推力杆在车辆上的安装形式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架端;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加载装置连接有安装夹具,所述加载装置用于向所述安装夹具加载,所述安装夹具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桥端;所述安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及所述第三固定块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主体开设有第三安装槽及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对称的布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两侧,所述安装夹具可用于固定V型推力杆的车桥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伸出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凸台在沿所述第一安装孔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夹具主体相围形成扳手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加载部,所述第一加载部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夹具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载部包括第一加载单元,所述第一加载单元通过万向节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加载单元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夹具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的转动轴线平行且均与所述连接杆垂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二加载部,所述第二加载部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夹具旋转,用于使所述推力杆扭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加载单元,所述第二加载单元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及所述第三固定块的排列方向,两个所述第二加载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夹具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加载单元可独立的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5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