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轴向载荷的曲轴扭矩疲劳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8025.0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7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夏广明;李军;尚书贤;王鹏;井琦;刘子龙;李文平;邓飞;王吉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5 | 分类号: | G01M13/025;G01M15/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陈晶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轴向 载荷 曲轴 扭矩 疲劳 试验 方法 试验装置 | ||
一种基于轴向载荷的曲轴扭矩疲劳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属于发动机零件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缺少利用轴向疲劳设备进行曲轴扭矩疲劳试验的试验方法问题。所述装置包括支座、四个夹持盘、扭矩臂、加载头、限位锥销和连接锥销;所述内测两个夹持盘和扭矩臂固定连接,外侧的两个夹持盘安装在支座上;所述加载头和扭矩臂之间通过连接锥销连接,并使用限位锥销固定;施加载荷后扭矩臂以曲轴主轴颈轴心为圆心向上或向下往复转动,将轴向力转化为扭矩施加到曲轴样品上,实现曲轴单向往复扭矩疲劳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零件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轴向载荷的曲轴扭矩疲劳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曲轴扭矩试验一般采用扭转疲劳试验机(如液压伺服扭转疲劳试验机),试验方法是切取曲轴上的一对曲拐作为试验样品,在试验样品的两端直接加载扭矩载荷,往复循环加载,直至试验结束或样品发生疲劳开裂。因液压伺服扭转疲劳试验机仅能施加扭矩载荷,用途单一,因此液压伺服扭转疲劳试验机数量很少,试验资源少,设备利用率低,试验费用高,而且适用于大扭矩曲轴产品的液压伺服扭转疲劳试验机更加稀缺或没有设备资源。同时汽车行业和机械行业的绝大多零部件都进行轴向疲劳试验,行业上轴向载荷疲劳试验设备较多,设备通用性和利用率高,试验委托费用低,但目前没有利用轴向疲劳设备进行曲轴扭矩疲劳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利用轴向疲劳设备进行曲轴扭矩疲劳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
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CN102288406B”公开了“曲轴整体扭转疲劳试验夹持激振装置”试验支架固定在基座中央,两个带有轴承的夹具固定在试验支架两边,振板中间设有通孔,通孔中过盈配合安装一外连接套,外连接套外侧伸出部分与夹具上的轴承过盈配合连接,外连接套内侧连接有一内连接套,曲轴两端主轴颈安装固定于内连接套中,曲轴与振板整体安装在试验支架上。夹持好的曲轴试验件即可通过试验系统进行疲劳试验。专利文献“CN201555782U”公开了“曲轴疲劳扭转试验装置”,使用的试验加载设备可加载扭矩载荷,通过试验装置直接给曲轴加载扭矩。
综上,现有技术缺少利用轴向疲劳设备进行曲轴扭矩疲劳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缺少利用轴向疲劳设备进行曲轴扭矩疲劳试验的试验方法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轴向载荷的曲轴扭矩疲劳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支座1、四个夹持盘2、扭矩臂3、加载头4、限位锥销5和连接锥销6;
内测两个夹持盘2和扭矩臂3固定连接,外侧的两个夹持盘2安装在支座1上;
所述加载头4和扭矩臂3之间通过连接锥销6连接,并使用限位锥销5固定;
施加载荷后扭矩臂3以曲轴主轴颈轴心为圆心向上或向下往复转动,将轴向力转化为扭矩施加到曲轴样品上,实现曲轴单向往复扭矩疲劳试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轴样品的两端主轴颈与夹持盘2过盈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载头4用于向扭矩臂3加载轴向载荷,载荷方向垂直于扭矩臂3。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1上的环形调整槽调整扭矩臂3与支座1底面的角度,使支座1与扭矩臂3相互平行。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轴向载荷的曲轴扭矩疲劳试验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上述方法所述的一种基于轴向载荷的曲轴扭矩疲劳试验装置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发动机的扭矩参数和疲劳安全系数,确定每个曲轴样品所承受的扭矩载荷;
步骤S2,根据试验扭矩计算出轴向疲劳载荷的最大值;
步骤S3,确定循环基数N、样品数量、载荷波形、应力比R和试验频率Z试验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8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