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V2X的车辆盲区行人感知及预警方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7210.8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6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江浩斌;袁培淳;李傲雪;沈青原;陈一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095 | 分类号: | B60W30/095;B60W30/09;B60Q9/00;B60T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v2x 车辆 盲区 行人 感知 预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2X的车辆盲区行人感知及预警方法、系统,主车通过遮挡车和路测设备的环境感知系统与V2X通信模块获取盲区内的行人运动状态信息,结合环境感知系统与V2X模块降低该类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使用经典非对称密码算法——RSA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防止恶意网络攻击,保障主车与遮挡车间的正常通信与信息安全。最后,分别计算纵向和横向的TTC来判断碰撞风险,当判断为可能发生碰撞时,行人保护系统根据车辆与行人的碰撞时间TTC以及人车不发生碰撞的时间阈值,依次启动指示灯系统、驾驶员警告系统和主动刹车制动系统,实现分级预警。本发明可以在超视距场景中有效预测行人与车辆间的相对位置,降低盲区带来的隐患,实现预警及主动避撞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行人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基于V2X的车辆盲区行人感知及预警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不断发展,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日益复杂的道路环境导致交通事故率也随之上升。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其死亡人数占比较多。“鬼探头”通俗来讲,就是在前方有车辆或障碍物阻挡视线时,从路边突然蹿出一辆非机动车或行人的场景。由于司机避让不及时,彼此都没有反应与躲避的时间与空间,往往造成车伤人亡的惨剧,在全国的交通事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行人或非机动车从驾驶员视野盲区出现所导致的,因而亟需一种预防措施来判断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提醒驾驶员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
目前对于预防“鬼探头”的研究较多,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例如:依靠车辆前方摄像头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出现横向移动物体,这种预防方法往往比较被动,移动物体需要进入摄像头视野后才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在速度较快时,很难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一种基于刹车灯识别的“鬼探头”预警系统通过主车摄像头对前方其他车辆的刹车灯进行识别,来判断是否有行人在自车前方窜出。但是对于临时停在路边的车辆,主车无法识别到刹车灯,无法知晓遮挡车前方是否有行人出现。
因此,针对行人保护的主动避撞技术成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研究的热点,解决盲区带来的隐患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V2X的车辆盲区行人感知及预警方法、系统,可在行人被遮挡的情况下通过车车通讯模块接收自车感知盲区内的行人信息,解决了被遮挡行人无法感知的问题,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V2X的车辆盲区行人感知及预警系统,包括:
设置在遮挡车上的遮挡车环境感知系统,所述遮挡车环境感知系统感知主车盲区的行人信息;
设置在遮挡车上的遮挡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所述遮挡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接收并对遮挡车环境感知系统输入的行人信息进行加密;
设置在主车上的主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所述主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接收并对遮挡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输入的行人信息进行解密;所述主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与遮挡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之间采用V2X通信进行信息交互;
设置在主车上的主车环境感知系统,所述主车环境感知系统感知主车前方的行人信息;
设置在主车上的主车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主车信息处理系统接收主车环境感知系统输入的行人信息、经主车信息加密解密系统解密后的行人信息;主车信息处理系统内基于行人信息对行人横穿道路的意图进行判断,并且根据纵向和横向TTC进行碰撞判断;若判断会发生碰撞,主车信息处理系统控制行人保护系统工作;若判断不会发生碰撞,主车信息处理系统仅需对实时采集的行人信息进行监测;
设置在主车上的行人保护系统,所述行人保护系统包括指示灯系统、驾驶员警告系统和主动刹车制动系统;所述行人保护系统根据车辆与行人的碰撞时间TTC以及人车不发生碰撞的时间阈值,依次启动指示灯系统、驾驶员警告系统和主动刹车制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7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图书管理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源储荷优化调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