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芯包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4848.6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5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冉昌林;蔡汉钢;庞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卞永如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芯包胶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包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电芯包胶的控制方法,包括:驱动机构驱动电芯旋转,通过电芯旋转将胶带卷绕在电芯端部;在电芯旋转将胶带卷绕在电芯端部的过程中,拉胶机构以与驱动机构同步运动的方式朝电芯端部运动。通过电芯包胶过程中同步驱动拉胶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运行,使胶带在包胶过程中持续保持在合适的张紧状态,从而提高胶带在包胶过程中平整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包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智能制造和自动化产线,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在电动汽车领域,其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制造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工序繁多,且由于其体积较小,对设备的集成度和精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授权号为CN215869519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重力自适应极片组包胶压覆装置,包括导胶支架、导胶部件及压胶部件,其中,上述导胶支架竖直设置;上述导胶部件及压胶部件间隔设置在导胶支架的侧壁上,胶带穿过导胶部件,经导胶部件拉平张紧,压胶部件将胶带压紧在极片组表面,并随极片组旋转,沿极片组表面持续压紧胶带。该实用新型利用重力自压胶与极片组旋转包胶协同,实现自动包胶时维持持续压胶,有效保证包胶质量。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号为CN215869519U的专利文件中利用重力与包胶轴旋转的协同运作,解决了包胶质量的问题。一方面利用重力的方式,对设备的空间布置具有一定限制作用;另一方面,该装置未考虑包胶宽度的问题,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人工包胶的方式,但人工包胶的方式一方面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包胶的精度难以保证。综上所述,现有技术进行电芯包胶时,存在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不同电池对不同包胶长度和宽度的要求,且包胶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出现褶皱和不平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芯包胶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不高、且易产生褶皱或不平整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芯包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之一是在于,本发明通过同步拉胶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运行速度,消除电芯包胶过程中胶带易产生褶皱、不平整的问题,进而提高包胶质量。
具体的,电芯包胶作业是为了给电芯端部包裹一层胶带,避免电芯在入壳或者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电芯与电池外壳不必要的摩擦。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驱动机构驱动电芯旋转,进而完成包胶作业的方式存在一定弊端。一方面电芯通过旋转卷绕胶带的方式,容易产生褶皱和不平整的问题;另一方面,包胶轴在旋转过程中容易使胶带粘贴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对包胶的宽度造成影响。
当电芯端部的胶带存在褶皱、不平整时,将会影响后续电芯入壳作业;当胶带发生偏移时,则不能满足电芯对包胶宽度的工艺要求。由于胶带并不是全部缠绕在电芯端部,根据工艺要求其一侧与电芯贴合完成粘连,另一侧裸露在电芯端部以外。裸露在电芯端部以外的这一侧胶带,其水平边缘与电芯端部的水平边缘存在一个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便是胶带宽度裸露值。不同的电芯和不同的电池制造工艺对该宽度的要求具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为了避免包胶过程中胶带出现褶皱、不平整和偏移的问题,本方法采用拉胶机构和驱动机构同步作业的方式,使胶带在包胶过程中持续存在张力。一方面拉胶轴与包胶轴具有一个水平距离,包胶轴在卷绕过程中,拉胶轴同时向前进给;另一方面拉胶轴进给的长度同包胶轴卷绕胶带的长度采用同步装置同步。通过上述构思,可以保证电芯在包胶过程中胶带处于舒展状态、且具有张力,从而消除了胶带在包胶过程中出现褶皱、不平整和偏移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另一构思是在于,本方法通过定位单元完成对胶带位置的调整,从而使包胶装置满足不同包胶宽度的需求。
具体的,不同型号以及不同工艺要求的电池,对包胶的胶带宽度裸露值的需求并不相同。为使胶带相对电芯端部伸出的宽度值与预设胶带宽度裸露值相同,本构思中通过定位单元的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在胶带宽度方向对胶带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胶带相对电芯端部伸出的距离满足工艺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48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心抛光机构
- 下一篇:一种圆柱电芯合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