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91272.8 | 申请日: | 2022-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8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南;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安(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14;D04H1/4382;D04H1/46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彭龙 |
| 地址: | 3639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基超细 纤维 合成革 加工 方法 | ||
1.一种生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①生物基超细纤维加工:将生物基PA56切片和PE切片两种原料按55-60:45-40的重量比混合,通过纺丝生产工艺制得生物基超细纤维;
②非织造布生产:对生物基超细纤维进行梳理、铺网、针刺和热定型,从而制得非织造布;
③湿法浸渍工艺制得含浸半成品:制备生物基含浸浆料,所述生物基含浸浆料按质量份计包括生物基含量在25±2%的聚氨酯100份、填料5-15份、二甲基甲酰胺30-60份、非离子活性剂1-1.5份和色浆1-1.5份,制得的生物基含浸浆料的固含量为20-28%、粘度为2000-15000cps;将非织造布放入注有生物基含浸浆料的含浸槽中进行含浸轧液;将含浸有浆料的非织造布通过固化工艺固化,制得PU含量在50-60%之间的含浸半成品;
④苯减量法开纤制得开纤半成品:将含浸半成品通过苯减量法进行开纤以溶解含浸半成品中的海组分,再通过热水进行水洗除去残留溶剂,从而制得开纤半成品;
⑤开纤半成品后整理:将开纤半成品烘干后进行上油,再对上油后的开纤半成品通过热定型机进行烘干定型;定型完成后,经过后整理工序进行处理制得生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在通过纺丝生产工艺制得生物基超细纤维后,还包括:对生物基超细纤维进行上油并利用牵伸装置进行牵伸;将牵伸后的生物基超细纤维通过叠丝机和卷曲机处理后再度进行上油,并通过松弛热定型机进行热定型;将热定型后的生物基超细纤维经过导丝架、曳引张力机和切断机以设定的长度进行切断,从而获得规格为6±0.5D*51mm的成品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所述生物基PA56切片的聚合单体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得,且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得的聚合单体的质量占生物基PA56切片的总质量的100wt%;所述生物基PA56切片的98wt%硫酸相对粘度为2.75±0.05dl/g,熔点为240-24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具体为:利用开包机将生物基超细纤维放入开松混合机进行开松混合,再进入梳理机进行纤维梳理;将梳理后的生物基超细纤维通过喂入装置进入铺网机铺设成纤网,将纤网以恒定的速度通过针刺机,在针刺机的针刺作用下使纤网内部的纤维互相缠结抱和形成非织造布,其中,针刺机的针刺深度依次为10±2mm、9±2mm、8±2mm、7±2mm、6±2mm、5±2mm和1±1mm,针刺机的针刺密度依次为100±50C/cm2、185±50C/cm2、250±50C/cm2、250±50C/cm2、500±50C/cm2、500±50C/cm2和200±50C/cm2,针刺形成的非织造布的克重为400-450g/m2;将针刺后的非织造布通过热定型机进行热定型,从而制得定型的非织造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定型机具有5级烘箱,且5级烘箱的热定型温度依次为90-95℃、110-115℃、130-135℃、140-145℃、150-155℃,热定型机输送非织造布的速度为5-6米/min,定型后的非织造布的厚度为1.5-1.6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中,所述含浸槽在含浸非织造布时的含浸压力为1.8-2.3kg,间隙为1.3-1.4mm,料温为27-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⑤中,热定型机具有5级烘箱,且5级烘箱的烘干定型温度依次为155℃、155℃、155℃、155℃、155℃;热定型机输送开纤半成品的速度为5-6米/min,热定型机的轧液率控制在80±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⑤中,在对烘干后的开纤半成品进行上油时,上油的溶液为改性氨基硅油与水的混合溶液,且改性氨基硅油占混合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7-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安(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安(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12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