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87281.X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5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王庆华;范多青;王慧;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88;G01N30/86;G01N3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段媛媛 |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化学 计量学 感官 卷烟 分类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其包括:对赋香香精样品的致香成分进行定性嗅辨分析;对赋香烟纸、成品卷烟及燃烧后的赋香卷烟纸和清水样的致香成分进行GC‑IMS指纹图谱分析;对各类赋香卷烟纸的致香成分进行化学计量学建模分析,建立对清水样、赋香卷烟纸、成品及燃烧后卷烟纸分类的第一模式识别模型、对不同规格赋香卷烟纸分类的第二模式识别模型、对不同卷烟厂成品卷烟的赋香卷烟纸分类的第三模式识别模型和用于对不同卷烟厂燃烧后的赋香卷烟纸分类的第四模式识别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有利于监控赋香卷烟纸致香成分衰减变化规律及溯源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制品质量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赋香卷烟纸是指在卷烟纸制造过程中添加具有增香、增甜、赋色等用途的香精香料、提取物及其材料制备而成的特种卷烟纸。赋香卷烟纸在烟支燃烧时,赋香添加剂通过挥发、裂解等方式释放香味成分达到赋予一定特征香味目的。近年来,卷烟纸赋香技术大量应用于高端卷烟生产中以提升卷烟的抽吸品质,具有有效掩盖卷烟杂气、赋予烟气甜润感、降低卷烟刺激性,增加烟气柔和细腻等优点。由于赋香卷烟纸所含挥发性组分众多、组分复杂、致香成分含量较低,导致赋香卷烟纸原料难以溯源,缺乏有效的稳定性监控方法。
目前我国香精香料品质控制的主要方法仍然是酸度、混溶度、折光指数、密度等物理评判指标,国标现有的GC/MS方法对于痕量香气化合物的检测存在专属性、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且主要以靶向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主,缺乏对赋香卷烟纸这一复杂体系的整体质量评价手段。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监控赋香卷烟纸致香成分的衰减变化规律及溯源分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其中,包括:
对赋香香精样品的致香成分进行定性嗅辨分析;
利用赋香香精样品致香成分的定性嗅辨分析结果,对赋香烟纸、成品卷烟的赋香卷烟纸、燃烧后的赋香卷烟纸和清水样的致香成分进行GC-IMS指纹图谱分析;
基于各类赋香卷烟纸的GC-IMS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对各类赋香卷烟纸的致香成分进行化学计量学建模分析,分别建立用于对清水样、赋香卷烟纸、成品卷烟的赋香卷烟纸、燃烧后的赋香卷烟纸进行分类的第一模式识别定性鉴别模型、用于对不同规格赋香卷烟纸进行分类的第二模式识别定性鉴别模型、用于对不同卷烟厂成品卷烟的赋香卷烟纸进行分类的第三模式识别定性鉴别模型和用于对不同卷烟厂燃烧后的赋香卷烟纸进行分类的第四模式识别定性鉴别模型。
如上所述的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对赋香香精样品的致香成分进行定性嗅辨分析,具体包括:
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嗅辨仪,对赋香香精样品的致香成分进行定性嗅辨分析;
根据赋香香精样品致香成分的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串联嗅辨仪的定性分析结果,从赋香香精样品中识别鉴定出致香物质。
如上所述的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嗅闻仪,对赋香香精样品的致香成分进行定性嗅辨分析,具体包括:
样品前处理步骤:取精油样品0.5mL于15mL顶空样品瓶中,GC-O-MS备用;使用甲醇溶剂,将精油样品稀释100倍,取1mL稀释液于2mL样品瓶中,LC-MS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72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