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爆炸冲击下的可调节式防雷安全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6528.6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9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旺;何佳豪;王显会;彭兵;张进成;李高伟;李明星;皮大伟;王洪亮;王尔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24 | 分类号: | B60N2/24;B60N2/02;B60N2/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爆炸 冲击 调节 防雷 安全 座椅 | ||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爆炸冲击下的可调节式防雷安全座椅。包括座椅、光辐射检测机构、气囊机构、角度调节机构、阻尼系统、收紧式安全带,其中光辐射机构与其他执行机构之间通过电路系统实现信号传递;光辐射检测机构包括光敏电阻传感器、电路;安全带装置采用五点式安全带;气囊机构包括安全气囊传感器和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装置,设置于座椅两侧表面;角度调节机构主要是两组压缩弹簧以及棘轮机构组成;座椅靠背骨架与坐垫骨架相互固接为整体式结构,两者之间设置了转动轴。本发明通过光辐射信号检测装置与电路系统控制座椅执行机构实现座椅状态预调节,配合气囊及缓冲装置,有效提升了战术车辆遭遇爆炸时刻车内乘员的安全防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爆炸冲击下的可调节式防雷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由于军用车辆在面临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时常会遭受来自地雷等爆炸装置的威胁,车辆中安装单纯的座椅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战场环境。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防雷座椅作为一种重要的车载设备,其防护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乘员的生命安全。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所有的防雷座椅都是在爆炸冲击到达车辆之后形成对乘员的被动保护,未能利用爆炸触发至爆炸冲击作用于车辆底部之前的关键时段。在面对较大威胁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改变安全带方式,加装吸能器、弹簧钢丝阻尼元件来实现吸能减震的效果有限,同时存在弹簧、钢丝等结构发生断裂回弹造成乘员的二次伤害的可能,并且单纯的使用防雷座椅并不足以面对乘员颈部、腰椎、小腿等易损伤部位的保护。在现有技术的车辆防雷座椅中还未有一种座椅能够在识别检测爆炸发生初始信号后,完成座椅角度和气囊触发的预调节功能,从而起到乘员安全防护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爆炸冲击下的可调节式防雷安全座椅。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爆炸冲击下的可调节式防雷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主体,天地梁,支撑板,角度调节机构,气囊机构,阻尼缓冲机构,收紧式安全带和爆炸检测机构;
座椅主体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和支撑板通过爆炸螺栓连接,坐垫底部设有压缩弹簧;爆炸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爆炸,并传递信号给角度调节机构和气囊机构,启动角度调节机构,使得座椅主体以坐垫和靠背的连接处为轴进行转动,调节座椅主体的位置并进行锁止;气囊机构设置在靠背的两侧;
阻尼缓冲机构用于缓冲来着车辆底部的冲击力,所述收紧式安全带将乘员绑缚在座椅主体上。
进一步的,靠背后部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与靠背后部连接,另一端和天地梁的下部横梁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板后端通过缓冲滑块设置在天地梁的竖梁上,天地梁竖梁底端安装在车体上,且下部设有限位筒,限位筒和缓冲滑块之间设有阻尼弹簧。
进一步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转轴,柱状定位销和棘轮棘爪机构;
转轴两端设有棘轮,棘轮上设有限位槽,柱状定位销穿过限位槽,通过限位槽和柱状定位销实现对棘轮转动位置的限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踏板,踏板安装在坐垫前沿处,用于放置乘员双脚,踏板与垂直方向呈30~60度的倾斜状态。
进一步的,收紧式安全带为五点式安全带,包括五根安全带与一个五头锁扣;
五根安全带一端扣锁在五头锁扣之上,另一端由五个卷收器安装在座椅靠背上方、坐垫前沿及两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爆炸检测机构为光辐射检测装置,光辐射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均布于车身底部或者车身表面用于检测爆炸触发强光的光敏电阻传感器。
进一步的,辐射检测装置还包括电路系统,光敏电阻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路系统将电信号传至座椅的执行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系统包括电源、电桥、导通二极管与稳压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6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