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驾驶交互仲裁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81830.2 | 申请日: | 2022-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邓杰;李佳;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16 | 分类号: | G06F13/16;G06F13/12;G06K9/6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驾驶 交互 仲裁 方法 系统 车辆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驾驶交互仲裁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包括:对智能驾驶交互信息进行分类,分为常显状态信息、用户操作反馈信息和功能触发信息三类;将常显状态信息、用户操作反馈信息和功能触发信息各配置一用于交互的通道;常显状态信息被设置为通过自身的通道输出展示;用户操作反馈信息和功能触发信息被配置为:在对应的通道内分别进行优先级的排列,如果同一时间,通道内能选出最高优先级的交互请求,则输出最高优先级的交互请求到相应的交互硬件;如果通道内同时有两个及以上的同优先级交互请求,则按照预设周期轮换输出交互请求到相应的交互硬件。本发明在保障最重要信息能够传递给用户的同时,又保障不传递过多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驾驶交互仲裁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相关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功能对用户的提示、提醒、警示等交互相应的增多。但从人因研究来看,用户对逻辑类提示的判断与处理是串行而不是并行的,同时将多种功能交互传递给用户是不合适的。即使是采用多种通道的交互形式,如使用动画、声音、文字、振动等表达不同的信息,在技术上可以同时传递多种交互信息,也难以有效地达成预想的交互目的。如专利文献CN109656851A公开的一种时间确定的包括多路高速总线通道及共享接口的系统,其中公开了一种交互仲裁方式,目的是提高高速总线通道的利用率,降低系统应用的复杂度。又如专利文献CN109499059A公开的一种对象的渲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通过仲裁解决了终端性能资源占用率较高的问题。上述相关的专利都是为了增加通道复用率的问题,但无法针对选取智能驾驶领域中传达最重要最合适的交互内容到用户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智能驾驶交互仲裁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驾驶交互仲裁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在保障最重要信息能传递给用户的同时,又保障不传递过多信息造成用户识别和决策的困难。
第一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驾驶交互仲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智能驾驶交互信息进行分类,分为常显状态信息、用户操作反馈信息和功能触发信息三类;其中,所述用户操作反馈信息包括引导类、原因类和仅失败或成功反馈类,且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设置为引导类、原因类、仅失败或成功反馈类;所述功能触发信息包括安全性类和易用性类,其中,安全性类的优先级高于易用性类;
将常显状态信息、用户操作反馈信息和功能触发信息各配置一个用于交互的通道;
所述常显状态信息被设置为通过自身的通道输出展示;
所述用户操作反馈信息和功能触发信息被配置为:
在对应的通道内分别进行优先级的排列,如果同一时间,通道内能选出最高优先级的交互请求,则输出最高优先级的交互请求到相应的交互硬件;如果通道内同时有两个及以上的同优先级交互请求,则按照预设周期轮换输出交互请求到相应的交互硬件。
可选地,所述安全性类包括危险类和安全风险类,其中,危险类的优先级高于安全风险类。
可选地,所述危险类包括达到系统能力界限报警类和驾驶员违反安全要求报警类,其中,达到系统能力界限报警类的优先级高于驾驶员违反安全要求报警。
可选地,所述达到系统能力界限报警类包括明确的接管报警、安全系统触发报警、不明确的接管报警和碰撞安全预警,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明确的接管报警、安全系统触发报警、不明确的接管报警、碰撞安全预警。
可选地,所述安全风险类包括需用户有所准备的系统变化提示类和建立用户可能对环境复杂度变化的心理准备提示类,其中,需用户有所准备的系统变化提示类的优先级大于建立用户可能对环境复杂度变化的心理准备提示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1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