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75874.4 | 申请日: | 2022-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0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庆;杨荣博;许忠印;张孟强;邱文利;徐鹏;何勇海;蒲昌瑜;王志杰;刘伟超;王贺;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E01C3/06;E02D17/20;E02D5/76;E02D3/00;E02D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程虹 |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固 浸水 路基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路基,在地基上形成垫层;
形成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
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在路堤顶面形成加固层;
在加固层上形成路床,得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
所述垫层、加固层和防护层围成用于容纳路堤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设置透水土工布;
在土工格室内填充透水料分别形成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方式,形成路堤直至水位线以上1.0m,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得到路堤和加筋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还包括设于路堤坡脚的混凝土基础,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路基,在路堤坡脚位置的地基上开挖基础槽,在基础槽中从下至上立模分层浇筑混凝土基础;
当混凝土基础浇筑至路堤底面时,在路堤底面铺设垫层的下表面透水土工布,在垫层的下表面透水土工布上铺设、张拉、固定垫层的土工格室,在垫层的土工格室内填充垫层的透水料并夯拍密实;
继续浇筑混凝土基础,在垫层的土工格室上铺设垫层的上表面透水土工布,得到垫层;
继续浇筑混凝土基础至混凝土基础的目标高度,得到混凝土基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的底面在地基中的埋置深度大于冻结线深度,两者的深度差为0.5~0.6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还包括锚杆;
所述锚杆穿过防护层的土工格室、防护层的透水土工布、路堤后与加筋层固定连接;
所述防护层、加筋层和锚杆构成的形状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两侧均设置锚杆,每侧的锚杆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锚杆之间的距离为2~3m,所述锚杆从防护层的打入角度为10°~3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防护层上安装模袋,所述模袋通过销钉与防护层连接;
在模袋中注入拌合的耕植土与植物种子,待充填密实后封闭模袋,在模袋的上表面洒水养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的顶部高于路基设计水位1.0~1.5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层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计算未加加筋层时浸水路基的边坡安全系数F;
步骤b:根据设计安全系数F′判断边坡是否需要布置加筋层,当F′>F时需要布置加筋层;
步骤c:计算路基边坡设计安全系数为F′时所需的加筋层总拉力Tmax;
步骤d:确定各加筋层拉力tr;
对于高度h≤6m的路基边坡,加筋层沿着边坡高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步骤e:确定圆弧滑动面以外锚固区内加筋层长度La,锚固区内加筋层长度La不应小于1m;
步骤f:计算每层加筋层总长度L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58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