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下排气排水装置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1041.0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海;张文清;张宏伟;王文东;高玉苗;廉静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渤化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19/06;E02D19/08;E02D19/10;E04H7/02;E03F5/08;E03F5/22;E03F3/06;E03F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泰和博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58 | 代理人: | 肖丽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自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排水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膜下排气排水装置以及方法,属于水气处理装置领域。一种膜下排气排水装置,用于土工膜防渗系统,包括:调节池、井体、排水沟和土工膜,土工膜覆盖调节池、排水沟及井体;调节池的池底由两个侧壁至中心方向呈对称斜坡布置;靠近侧壁的池底位置处设置有井体;土工膜由井体的顶端敞口向井体的内壁延伸形成内壁膜,内壁膜设有排气结构;调节池的池底开设有排水沟,排水沟包括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第一排水沟呈倾斜设置,第一排水沟的倾斜方向与池底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排水沟与井体连通。本申请能有效解决土工膜膜下由于地下水外渗以及膜下存留气体而造成排水排气不畅的问题,进一步消除土工膜因气胀而导致破裂损坏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水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下排气排水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土工膜(土工布)覆盖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防渗系统中,逐渐成为生产实际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且有效的一种修复手段。土工膜水平防渗因其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在多种场景的防渗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土工膜作为大面积柔软的一种或多种土工合成材料,它的低渗透特性常被用作液体或气体库的防渗衬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可能仍会出现膜下气胀并引发新的渗漏问题。
例如,在土工膜覆膜完成之后,随之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土工膜下面由于铺设过程中或者地下水位的上涨,地下水外渗,很有可能导致膜下存气积水,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土工膜的气胀,进而破裂损坏。
相关技术中,对于土工膜膜下渗水,常采用在土工膜下设置一定宽度和厚度由碎石、块石形成的排水沟,或设置排水盲管进行排水。然而,现有的排水结构无法快速、有效地将渗水排出,也无法有效地将存气排出。因此,现有的技术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膜下排气排水装置以及方法,能够缓解土工膜膜下由于地下水外渗以及膜下存留气体而造成排水排气不畅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土工膜因气胀而导致破裂损坏的风险,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下排气排水装置,用于土工膜防渗系统,该膜下排气排水装置包括:调节池、井体、排水沟和土工膜,所述土工膜覆盖所述调节池、所述排水沟及所述井体;
所述调节池包括池底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池底由两个所述侧壁至中心方向呈对称斜坡布置,且所述池底具有由侧壁至池底中心向下倾斜的坡度;
在靠近两个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的所述池底位置处设置有所述井体,部分所述井体向所述池底的下部延伸,另一部分所述井体伸出至所述池底上方;
所述井体的顶端敞口,所述土工膜覆盖所述井体的外壁,且所述土工膜由所述敞口向所述井体的内壁延伸形成内壁膜,所述内壁膜设有排气结构,用于实现膜下气体的排出;
所述调节池的所述池底开设有所述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所述第一排水沟与所述第二排水沟垂直且相交的布置,所述第一排水沟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排水沟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池底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排水沟与所述井体连通,用于将膜下的水排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水沟具有由池底中心至侧壁方向倾斜的坡度,所述第一排水沟的倾斜坡度小于所述池底的倾斜坡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池底的倾斜坡度为0.4%-0.6%;和/或,所述第一排水沟的倾斜坡度为0.1%-0.2%。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内壁膜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井体的所述敞口之间的距离为4cm-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渤化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渤化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10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