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及转向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69238.0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陆俊;潘家保;唐冶;蒋京霖;霍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居振浩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鱼群 水面 漂浮 油污 收集 系统 转向 方法 | ||
1.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机(1)、若干个子机(2)和驱动系统(3),所述驱动系统(3)一套设置在母机(1)内,一套设置在子机(2)内,所述驱动系统(3)包括电机(30)、拨盘(31)、拨杆(32)、转轴一(33)和转轴二(34),所述电机(30)由蓄电池供电工作,所述拨盘(31)与电机(30)输出轴同步转动连接,所述拨杆(32)斜置拨盘(31)上,且与拨盘(31)紧固连接,所述转轴一(33)与转轴二(34)平行设置,所述转轴一(33)上设有不完全齿轮一(33-1),不完全齿轮一(33-1)侧壁上设有拨板(33-2),拨板(33-2)上设有拨槽(33-3),所述拨杆(32)端部嵌入拨槽(33-3)中,所述转轴二(34)上设有不完全齿轮二(34-1),且不完全齿轮二(34-1)与不完全齿轮一(33-1)啮合,所述转轴二(34)上设有鱼尾(3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机(1)包括机身(10)、第一配平系统(11)、骨架一(12)、骨架二(13)、骨架三(14)、骨架四(15)、骨架五(16)和油污储存箱(17),所述第一配平系统(11)设于机身(10)底部,所述骨架一(12)由两个半圆弧分别与机身(10)前端上下对称焊接,所述骨架二(13)由两个半圆弧分别与机身(10)中端上下对称焊接,所述骨架三(14)由两个半圆弧分别与机身(10)中后端上下对称焊接,所述骨架四(15)由两个半圆弧分别与机身(10)后端上下对称焊接,所述骨架五(16)由两个半圆弧分别与机身(10)尾端上下对称焊接,且骨架一(12)、骨架二(13)、骨架三(14)、骨架四(15)、骨架五(16)外蒙皮后,使得形成仿生鱼体,所述油污储存箱(17)与机身(10)中间前端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平系统(11)包括前舱一(11-1)、后舱一(11-2)、配平泵一(11-3)和气管一(11-4),所述前舱一(11-1)和后舱一(11-2)下端通过配平泵一(11-3)连接,前舱一(11-1)和后舱一(11-2)上端通过气管一(11-4)相通连接;所述后舱一(11-2)底部设有注水孔一(1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一(12)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携带子机(2)的上电磁装置(12-1)和下电磁装置(12-2),其中所述上电磁装置(12-1)通过电磁吸附一对子机(2),所述下电磁装置(12-2)通过电磁吸附一对子机(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储存箱(17)上设有管道一(17-1),且管道一(17-1)端部与上电磁装置(12-1)内部相通连接,所述管道一(17-1)上设有用于转移油污的转移泵(1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2)包括机骨架(20)、第二配平系统(21)和吸污系统(22),所述第二配平系统(21)设于机骨架(20)底部,所述吸污系统(22)设于机骨架(20)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仿生鱼群式水面漂浮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平系统(21)包括前舱二(21-1)、后舱二(21-2)、配平泵二(21-3)和气管二(21-4),所述前舱二(21-1)和后舱二(21-2)下端通过配平泵二(21-3)连接,前舱二(21-1)和后舱二(21-2)上端通过气管二(21-4)相通连接;所述后舱二(21-2)底部设有注水孔二(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92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心墩内外协调浇筑装置
- 下一篇: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