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9233.8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1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付红;李慧;周月琴;王颖;霍佳佳;宋云凤;张孝茹;胡雅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B01F27/92;B01F33/40;B01F33/453;B65B3/06;B65B7/28;B65B43/54;B65B6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杜瑶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营养液 配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方法,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装置主体、设于装置主体内部的配液腔以及位于配液腔下端的出液管阀件,还包括位于装置主体开口位置的环盖、活动安装在环盖中央的设备盖以及位于配液腔内的螺旋搅拌器,螺旋搅拌器的叶片上方设有伞盖,设备盖的上端设有液体进料机构、固定进料组件和流体泵以及螺旋搅拌器的驱动装置,液体进料机构、固定进料组件的出料端均设有进料管阀件。本发明使得营养液的配制实现自动化,并且实现快速搅拌,大颗粒固体成分经过碾磨后搅拌,溶解迅速,利用流体泵进料且与螺旋搅拌器和伞盖相互协同,物料混合速度快,营养液配制时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肠内营养液主要成份为水、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对于特殊时期或特殊需求的患者,包括糖尿病、肿瘤患者、肾病或肠道疾病等特殊患者,无法自主进食或咀嚼、吞咽功能丧失又或者进食有严格要求。为了满足机体营养需求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通常会采用配制肠内营养液,再利用鼻饲管或胃食管直接将肠内营养液输送至患者的胃部或肠道。
由于鼻饲管和胃食管是从口鼻进入身体内部,因此,鼻饲管和胃食管的直径很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如此就对营养液配制的要求较高,营养液中不能含大颗粒物质,否则会堵住管道。现阶段中,肠内营养液的配制多采用人工配制,在配制过程中由于配方成份复杂,一些营养成分,例如膳食纤维、麦芽糊十分难溶,但由于营养液中不能含大颗粒物质,导致配制过程漫长,仅靠人力或简单搅拌器械无法快速溶解,同时肠内营养液为混悬液,处于不稳定状态,经过几个小时后容易发生沉降,在使用时简单的搅拌摇匀不能快速使得沉降的颗粒呈悬浮状态,一般通过在配方中添加增稠剂来解决,但是增稠剂的添加势必影响营养液的粘度,在鼻饲管和胃食管输送过程中容易粘管,也存在较大的危险;而且营养单一原液放置时间过久,又容易对营养液保质期产生影响,需要快速配制完成,就导致需要投入较大人力,所以在配制过程中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因此,提出一种自动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方法。
通过以下制备工艺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自动化营养液配制装置,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装置主体、设于装置主体内部的配液腔以及位于配液腔下端的出液管阀件,还包括位于装置主体开口位置的环盖、活动安装在环盖中央的设备盖以及位于配液腔内的螺旋搅拌器,所述螺旋搅拌器的叶片上方设有伞盖;
所述设备盖的上端设有液体进料机构、固定进料组件和流体泵以及螺旋搅拌器的驱动装置,所述液体进料机构、固定进料组件的出料端均设有进料管阀件,所述进料管阀件的一端均连接流体泵的分流管阀件,所述进料管阀件位于伞盖的垂直上方;
所述出液管阀件的下端设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下端设有若干组下料嘴,所述分液管的下方设有活动的用于放置营养液包装袋的置袋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液腔的内壁两端设有通电时磁极相反的电磁铁,且所述电磁铁的侧端及下端均设有阻磁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盖下端的凸起与装置主体开口的凹槽之间设有第一减振机构,第一减振机构包括位于环盖下端凸起的第一电磁体和位于装置主体开口处凹槽内壁两侧的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电磁体的磁极分别与两侧第一磁体的磁极相反;
所述设备盖下端的凸起与环盖的凹槽之间设有第二减振机构,所述第二减振机构包括位于设备盖下端凸起的第二电磁体和位于环盖凹槽内壁两侧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电磁体位于四组第二磁体构成的矩形的中心位置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承载装置主体的底座、位于底座上端的电气箱、位于装置主体一侧的立杆、滑动在立杆上的两组升降座,两组升降座分别通过连接板连接环盖和设备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9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