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对称荷载软岩蠕变-渗流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7974.2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8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张欢;杨雪林;赵涛;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4;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杨斌华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荷载 软岩蠕变 渗流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1.一种非对称荷载软岩蠕变-渗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对称荷载蠕变施加装置、围压加载装置、瓦斯压力加载装置和监测装置;
所述非对称荷载蠕变施加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杆Ⅰ(2)和支撑杆Ⅱ(42),其中,支撑杆Ⅰ(2)的顶端低于支撑杆Ⅱ(42)的顶端,支撑杆Ⅰ(2)和支撑杆Ⅱ(42)的顶端分别设有传压横梁Ⅰ(4)和传压横梁Ⅱ(7),传压横梁Ⅰ(4)和传压横梁Ⅱ(7)的一端分别穿过支撑杆Ⅰ(2)和支撑杆Ⅱ(42)的顶端,分别通过上螺母(3)和下螺母(3)固定,传压横梁Ⅰ(4)和传压横梁Ⅱ(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砝码吊盘Ⅰ(6)和砝码吊盘Ⅱ(8),传压横梁Ⅰ(4)和传压横梁Ⅱ(7)的下方分别通过传压垫块Ⅰ(11)和传压垫块Ⅱ(9)连接有承压杆Ⅰ(12)和承压杆Ⅱ(10),其中,传压横梁Ⅰ(4)上设有穿孔,支撑杆Ⅱ(42)和承压杆Ⅱ(10)的顶端分别穿过传压横梁Ⅰ(4)的穿孔,承压杆Ⅰ(12)和承压杆Ⅱ(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承压垫片Ⅰ(13)和承压垫片Ⅱ(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荷载软岩蠕变-渗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压加载装置包括液压泵(33)和围压腔(38),围压腔(38)底部与支撑底座(1)连接,围压腔(38)的顶部设有密封盖(39),围压腔(38)位于支撑杆Ⅰ(2)和支撑杆Ⅱ(42)之间,液压泵(33)通过进油管(34)与围压腔(38)的底部连接,进油管(34)上依次设有开关(25)、调压阀(26)和压力表Ⅱ(36),围压腔(38)的底部设有出油管(37),出油管(37)上设有开关,围压腔(38)内放置煤样(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荷载软岩蠕变-渗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斯压力加载装置包括瓦斯气瓶(24)、气体缓冲箱(29)、微孔板Ⅰ(15)、微孔板Ⅱ(16)、微孔板Ⅲ(17)、承压垫块(18)和热缩管(19),瓦斯气瓶(24)的出气口和气体缓冲箱(29)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30)连接,微孔板Ⅰ(15)和微孔板Ⅱ(16)分别位于煤样(20)的顶端,分别位于承压垫片Ⅰ(13)和承压垫片Ⅱ(14)的下方,气体缓冲箱(29)的出气口通过进气管(30)伸入围压腔(38)内,位于微孔板Ⅰ(15)和微孔板Ⅱ(16)的上方,微孔板Ⅲ(17)位于煤样(20)的底端,承压垫块(18)位于微孔板Ⅲ(17)的下方,承压垫块(18)位于支撑底座(1)上,微孔板Ⅲ(17)的下方设有出气管(31),热缩管(19)截面呈倒置U型,承压垫片Ⅰ(13)、承压垫片Ⅱ(14)、微孔板Ⅰ(15)、微孔板Ⅱ(16)、微孔板Ⅲ(17)和煤样(20)位于热缩管(19)内,热缩管(19)的底部与承压垫块(18)相交,瓦斯气瓶(24)和气体缓冲箱(29)的进气管上依次设有开关Ⅰ、调压阀(26)、减压阀(27)、开关Ⅱ和压力表Ⅰ(28),出气管上依次设有压力表、开关和流量计(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荷载软岩蠕变-渗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21)和数据采集器(23),传感器(21)通过耦合剂与热缩管(19)黏贴,传感器(21)通过导线(22)与数据采集器(23)连接,导线(22)从支撑底座(1)的底部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荷载软岩蠕变-渗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Ⅰ(2)和支撑杆Ⅱ(42)的一端分别与支撑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Ⅰ(2)和支撑杆Ⅱ(42)分别包括支撑连接杆Ⅰ和支撑连接杆Ⅱ,支撑连接杆Ⅰ的一端和支撑连接杆Ⅱ的一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荷载软岩蠕变-渗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杆Ⅰ(12)和承压杆Ⅱ(10)与承压垫片Ⅰ(13)和承压垫片Ⅱ(14)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承压杆Ⅰ(12)和承压杆Ⅱ(10)分别包括承压连接杆Ⅰ和承压连接杆Ⅱ,承压连接杆Ⅰ的一端和承压连接杆Ⅱ的一端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79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