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锡膏调整装置及SMT自动加工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65724.5 | 申请日: | 2022-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3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3/04 | 分类号: | H05K13/04;H05K13/08;H05K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装置 smt 自动 加工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锡膏调整装置及SMT自动加工系统。本申请锡膏调整装置,包括针座、悬臂、加锡组件、减锡组件以及两组针头。悬臂的一端连接SPI设备,悬臂另一端与针座连接设置。两组针头设置在针座上,加锡组件和减锡组件设置在悬臂上。本申请在锡膏量不符合要求情况下,通过控制加锡组件或减锡组件来修正锡膏量,使锡膏量符合要求。实现锡膏量多或少的在线优化,无需清洗PCB板并重新印刷锡膏,也无需手工调整锡膏量。具有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PCB板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锡膏调整装置及SMT自动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SMT:英文全称为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通过钢网把锡膏印刷在PCB板的焊盘上,再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可直接将表面贴装器件贴、焊到PCB板表面规定位置。该技术加工出的组件组装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
当前SMT流程中主要有两种锡膏印刷方案:印刷机进行锡膏印刷和点锡机整板点锡两种方案。印刷或点锡作为SMT流程的第一步,好坏直接影响到锡膏质量。据统计,SMT工艺中,锡膏引起的缺陷超过60%,其中由锡膏量不良(即少锡、多锡)而引起的缺陷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虚焊、连锡等缺陷有很大的关系。锡膏返修重新印刷加工效率低,且浪费锡膏,无法排除之前印刷的风险。整板点锡点锡时间长,效率低,且在点锡量较多的时候无法解决。
SPI:英文全称为Solder Paste Inspection,锡膏测试仪。可测量锡膏厚度、面积和体积等特征量,可检测多锡、少锡、锡膏桥接等缺陷。常规SMT流程中SPI设备之作为单独的检测设备,如PCB板锡膏质量符合要求,则PCB板流向贴片制程;若PCB板上锡膏存在上述缺陷,通常需要清洗PCB板,再重新印刷或点锡,或者手工调整锡膏量,或者焊接之后进行返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锡膏调整装置及SMT自动加工系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锡膏调整装置,包括针座、悬臂、加锡组件、减锡组件以及两组针头,悬臂的一端连接SPI设备,悬臂另一端与针座连接设置,两组针头设置在针座上,加锡组件和减锡组件设置在悬臂上。在锡膏量不符合要求情况下,通过控制加锡组件或减锡组件来修正锡膏量,使锡膏量符合要求。实现锡膏量多或少的在线优化,无需清洗PCB板并重新印刷锡膏,也无需手工调整锡膏量。具有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等优点。
优选的,减锡组件包括气动吸气设备、气管、储锡罐和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设置在储锡罐内将储锡罐分为两个空间,第一空间设有吸气口连接第一气管的一端,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组针头,第二空间设有排气口连接第二气管的一端,第二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气动吸气设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的,加锡组件包括气动吹气设备、气管、加锡罐和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设置在加锡罐内将加锡罐分为两个空间,第三空间设有吹气口连接第三气管的一端,第三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气动吹气设备,第四空间设有加锡口连接第四气管的一端,第四空间内设有锡膏,第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组针头。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又一优选,加锡组件包括机械动力设备、连杆、气管、加锡罐和第二活塞,加锡罐内设有锡膏,加锡罐上设置活塞,第二活塞与连杆连接,连杆连接机械动力设备,加锡罐还设有加锡口,加锡口连接气管的一端,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组针头。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的,针头与针座之间设有力传感器。工作时,传感器可以检测针头上的压力;当监测到压力增大时,针头立即停止工作,避免针头与PCB板的接触过近从而损伤板子
优选的,加锡罐内设有限位件,活塞的活动受限于限位件。避免活塞翻转。
进一步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加锡罐内侧壁上的两根筋条,活塞在筋条所围的范围内移动。限位件结构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5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