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与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65617.2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4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尹文超;卢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3/32;C02F101/30;C02F101/38;C02F1/00;C02F3/34;C02F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莹 |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零碳 污水 生态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供电系统,为系统运行提供电能;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污水生态处理池、植物固碳净化池和回用池;污水生态处理池和植物固碳净化池建造在地面开挖的坑槽内;污水生态处理池布置在植物固碳层的下方地下空间内,污水生态处理池和植物固碳净化池集成化设置;
其中,污水生态处理池包括由上向下布置的配水层、过滤净化层、储水层和排泥层,配水层通过配水装置与污水源连接,储水层通过排水装置与回用池连接;
植物固碳净化池内设有植物固碳层,植物固碳层设于配水层的上方,植物固碳层的上方罩设有透光罩,在透光罩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种植有净碳植物;
换气装置和废气收集装置,换气装置和废气收集装置均与透光罩的封闭空间连通,透光罩的封闭空间内设置氧气浓度感应器;
换气装置用于在封闭空间内低氧浓度时,向透光罩的封闭空间内供入空气;
废气收集装置用于排出并收集植物固碳净化池内产生的废气;
配水层中设置液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配水层的液位;
还包括控制及显示系统,控制及显示系统被配置为当配水层的水位在T1时间内由H1降低至H2时,控制配水装置在T2时间内将配水层内的水位补充至H1,继续运行T1时间,重复上述运行操作实现污水净化处理;
H2=H1-V/S,T2=0.13~0.16T3;
上式中:H1为最高配水水位(m);
H2为最低配水水位(m);
V为系统单个净化处理周期内处理污水量(m3);
S为系统配水面积(m2);
T1为系统单个净化处理周期的运行时间;
T2为系统单个净化处理周期的配水时间;
T3为配水层内的水位从到达H1时刻开始至植物固碳净化池内的氧气浓度达到C1所经历的总时间,C1为13%vol~14.8%vol;
T1为8~12h,T2为1~2h;
污水生态处理池体积是系统单个净化处理周期内处理污水量V的3~5倍,水力负荷为0.53~1.06m3/(m2·d);
控制及显示系统还被配置为当植物固碳净化池内的氧气浓度达到C1时换气装置开始工作,将空气通过换气装置的空气输出管进入植物固碳层中,将里面的废气通过废气收集装置的废气排气管排出并收集起来;当植物固碳层中的氧气浓度值为C2时,换气装置停止工作,其中C2=1.3~1.7C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净化层包括由上向下布置的一级净化层和二级净化层;
其中,一级净化层内充填页岩陶粒,二级净化层内充填复合型活性氧化铝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以及设于排水管上的排水泵,排水管的进液口位于储水层内,排水管的出液口接入回用池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泥层连接有污泥排出装置,以备将污泥排出;
污泥排出装置包括排泥管和设于排泥管上的排泥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还包括预处理池、调节池,调节池通过管路设于污水生态处理池的上游,预处理池通过管路设于调节池的上游,预处理池通过管路与上游的沉渣池连接,沉渣池与上游的污水源连接。
6.一种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近零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处理污水;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建造太阳能供电系统和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在建造污水生态处理池和植物固碳净化池时,在地面开挖坑槽,由下向上铺设排泥层、储水层、二级净化层、一级净化层、配水层和植物固碳层,在植物固碳层上种植净碳植物,植物固碳层上罩设有透光罩;
将生活污水供入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污水排至回用池中,供用水点使用;
其中,进入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生活污水先进入沉渣池,在重力作用下将大颗粒杂质进行沉降,再进入预处理池,经预处理池中的过滤组件过滤后,溢流至调节池中;
当调节池达到预设水位时,配水泵启动,将调节池内的污水通过配水管供入配水层中,污水在配水层中自上而下,向污水生态处理池中配水;配水层中的污水依次进入一级净化层、二级净化层,污水生态处理池中添加有施氏假单胞菌,经二级净化层处理的污水进入储水层,并通过排水装置供入回用池中,供用水点使用;
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净碳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进行吸附处理,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CO2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56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