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64216.5 | 申请日: | 2022-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1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平;金艳红;吴杏红;石琳;许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4 | 分类号: | B60L58/24;B60L58/2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调节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目标荷电状态;
根据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目标荷电状态,确定电池温度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目标荷电状态,确定电池温度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小于所述目标荷电状态,且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与所述目标荷电状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时,选取第一电池温度控制策略作为电池温度控制策略;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包括:
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直至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直至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包括:
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当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荷电状态时,若电池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则继续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至新的目标荷电状态,所述新的目标荷电状态根据车辆电池的温升特性进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直至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还包括:
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当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荷电状态时,若电池温度大于目标温度,则开启电池冷却功能,直至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关闭电池冷却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目标荷电状态,确定电池温度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大于所述目标荷电状态,且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与所述目标荷电状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时,选取第二电池温度控制策略作为电池温度控制策略;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包括:
控制车辆以预设车速运行,以供对车辆电池进行放电,直至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车辆以预设车速运行,以供对车辆电池进行放电,直至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包括:
控制车辆以预设车速运行,以供对车辆电池进行放电,当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荷电状态时,若电池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则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直至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达到新的目标荷电状态,所述新的目标荷电状态和所述预设车速根据车辆电池的温升特性进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目标荷电状态,确定电池温度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与所述目标荷电状态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时,选取第三电池温度控制策略作为电池温度控制策略;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包括:
控制车辆以预设车速运行,以供对车辆电池进行放电,或对车辆电池进行快充,直至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8.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目标荷电状态;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目标荷电状态,确定电池温度控制策略;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电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9.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温度调节程序,其中所述温度调节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温度调节程序,其中所述温度调节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42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