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威胁感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4203.8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泽;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博宝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G06N3/08;G06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人工智能 决策 数据 分析 方法 威胁 感知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威胁感知系统,通过从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在分布式防护进程中提取对应于同一个分布式防护触发节点的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然后确定位于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中的多个关联于同一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以获得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由此基于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生成每个风险联动标签下的威胁态势信息。如此,通过挖掘关联于同一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从而针对每个风险联动标签进行威胁态势分析,可以从风险联动维度评估当前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所面临的威胁态势,以便于为后续进行防护强化提供参考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威胁感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威胁感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在云端布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可以为广大用户各种需求的云端软件应用,与此同时用户产生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伴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其用户数据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其安全性保证是一大难题。相关技术中,基于威胁感知技术研究进行威胁攻击感知数据的搜集,并采用AI技术进行数据挖掘以确定威胁态势,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动态反映信息安全状况,并对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为增强信息安全性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然而发明人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缺乏从风险联动维度评估当前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所面临的威胁态势,导致在风险联动维度上,缺乏强有力的防护强化的参考数据。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威胁感知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威胁感知系统,所述威胁感知系统与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在分布式防护进程中提取对应于同一个分布式防护触发节点的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
确定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中的多个关联于同一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以获得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
基于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生成每个风险联动标签下的威胁态势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所述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威胁感知系统以及与所述威胁感知系统通信连接的多个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
所述威胁感知系统,用于:
从所述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在分布式防护进程中提取对应于同一个分布式防护触发节点的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
确定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中的多个关联于同一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以获得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
基于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生成每个风险联动标签下的威胁态势信息。
采用以上任意方面的技术方案,通过从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在分布式防护进程中提取对应于同一个分布式防护触发节点的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然后确定位于至少两个威胁攻击感知数据中的多个关联于同一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以获得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由此基于每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簇,生成每个风险联动标签下的威胁态势信息。如此,通过挖掘关联于同一个风险联动标签的威胁攻击联动活动,从而针对每个风险联动标签进行威胁态势分析,可以从风险联动维度评估当前分布式防护服务系统所面临的威胁态势,以便于为后续进行防护强化提供参考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上述的采用人工智能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威胁感知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博宝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博宝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42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