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北方吊养牡蛎养殖期间防脱落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8670.X | 申请日: | 202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7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于瑞海;李琪;刘士凯;解承波;李海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A01K61/5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刘艳青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北方 牡蛎 养殖 期间 脱落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方吊养牡蛎养殖期间防脱落方法及装置。该防脱落方法以防脱落装置为基础,再结合具体的防脱落养殖方法。该装置主体为防脱落装置框架和吊养牡蛎养成绳;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为铁丝围成的一圆柱体形的封闭框架,该框架外覆有聚乙烯网;该防脱落装置框架的内轴线位置贯穿设有吊养牡蛎养成绳,该吊养牡蛎养成绳中间夹有多个栉孔扇贝壳、并有锦纶单丝绳固定、下连有坠石。本发明所提供的吊养牡蛎防脱落方法及简易装置,能够克服传统牡蛎吊绳养殖造成牡蛎在生长过程中,随着个体长大,因风浪影响引起的脱落,一方面减轻脱落程度,另一方可以把脱落的个体在装置底部收集起来,不会造成牡蛎丢失,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牡蛎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养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牡蛎吊绳养殖期间防止养殖牡蛎脱落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贝类,在我国属于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其产量2020年为542.8万吨,占我国贝类总养殖产量的1/3,以及占世界牡蛎总产量的85%以上。目前我国北方牡蛎养殖方式主要是浅海内湾的筏式夹苗吊绳养殖,这种方法优点是养殖方式简单,养殖成本低,劳动强度小,不需要大量管理人员,管理方便,不需要进行换笼和倒笼,只需根据生长定期进行增加浮球提高浮绠浮力防止沉架等,因此,深受养殖场的喜爱,但这种筏式夹苗吊养牡蛎,随着扇贝壳牡蛎苗的生长,在个体长到5-6cm时在遇到风浪大的天气就会出现部分脱落,脱落牡蛎沉入海底,而且一般都是大个体先脱落,因此对牡蛎养殖产量势必造成损失或减产,因脱落造成减产一般在10-20%,个体大时脱落更厉害在30%左右。
另外,这种养殖方法另一个缺点就是吊绳及养殖牡蛎壳表附着物多,一方面影响生长,另一方面也影响牡蛎外形美观,从而影响牡蛎品质,这些附着物也能占据15-20%的重量,收获出售时需要去杂质和冲洗。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改进牡蛎吊绳养殖方法,防止和减少脱落,另外又能把脱落收集起来,不被沉入海底,减少损失,同时降低外来附着物对牡蛎品质的影响,可大大提高牡蛎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北方吊养牡蛎养殖期间防脱落装置和方法,以克服吊绳养殖牡蛎脱落和附着物多的缺陷,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吊养牡蛎养殖期间防脱落装置,该装置主体为防脱落装置框架和系于该框架上方的吊养牡蛎养成绳;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为铁丝围成的一圆柱体形的封闭框架,该框架外覆有聚乙烯网;该防脱落装置框架的内轴线位置贯穿设有吊养牡蛎养成绳,该吊养牡蛎养成绳中间夹有多个栉孔扇贝壳、并有锦纶单丝绳固定栉孔扇贝壳、下连有坠石,所述坠石置于防脱落装置框架外底侧,用于稳固整体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与吊养牡蛎养成绳之间连有装置吊绳。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内设有多个铁丝圈,用于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的底面内设有铁丝横梁,用于支撑防脱落装置框架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的侧表面设有聚丙烯网与装置固着绳,用于装置间的相互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的底面设有底部装置和养成绳固定绳,用于装置底部的进一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落装置框架由直径5-6mm硬的铁丝做成直径为20-25cm高度为2.0-2.2米的圆柱体形圆形框架,中间有直径5-6mm铁丝圈6支撑,底部有6-8根铁丝做成网状横梁支撑,框架外覆有直径为20-25 cm、孔径为2-3 cm 的聚丙烯网;聚丙烯网与装置固着绳为10-12根单丝聚乙烯绳;所述底部装置和养成绳固定绳为25-28根单丝的聚乙烯绳;所述装置吊绳是25-28根单丝的聚乙烯绳。
一种吊养牡蛎养殖期间防脱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86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