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灾害评估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3361.3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2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超;张佳文;韩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7/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灾害 评估 尺度 动态 网格 模型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灾害评估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构建方法,从存储器中读取灾害评估的研究区域的场地的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将研究区域自动划分为若干研究场景;通过处理器基于研究区域的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的分布对研究区域进行第一网格划分;在第一网格的基础上,依据研究场景的重要程度对研究区域进行多尺度的第二网格划分,获得预处理网格模型;依据研究区域与灾害发生中心点的距离对预处理网格模型进行动态调整,获得灾害研究网格;从存储器中读取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采用灾害研究网格对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进行网格化,获得网格化数据模型;通过可视化方式在显示界面中输出网格化数据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损失评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灾害评估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在其他各类灾害评估模型建立方面,最常用的损失计算方法为网格化方法,区域网格是风险评估的基本计算单位,也是受灾范围与程度可视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地震灾害评估系统中的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网格化方法,证实了网格化后的数据能更好的反映区域的受灾特性。
然而,在多尺度网格和动态网格划分的研究上还不够全面有效,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存在规定的具体数值较为模糊,与场景的适配性考虑不够全面的问题,导致了灾害情况评估的计算效率低,且为了获得清晰数据,需要大量计算,造成了计算资源浪费,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灾害评估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构建方法,其建立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是实现灾害破坏程度判定、具体损失数值输出及结果可视化等功能的重要基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由电子设备执行的用于灾害评估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从存储器中读取研究区域的场地的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
将上述研究区域自动划分为若干研究场景;
通过处理器基于上述研究区域的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的分布对上述研究区域进行第一网格划分;
在第一网格的基础上,依据上述研究场景的重要程度对上述研究区域进行多尺度的第二网格划分,获得预处理网格模型;
依据上述研究区域与灾害发生中心点的距离对上述预处理网格模型进行动态调整,获得灾害研究网格;
从上述存储器中读取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
采用上述灾害研究网格对上述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进行网格化,获得网格化数据模型;
通过可视化方式在显示界面中输出上述网格化数据模型,并连接对外接口,用于各类灾害计算方法或软件调用;
其中,上述输出网格化数据模型是通过二维图像文件转化为包含网格信息和属性数值的多维函数文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上述依据上述研究区域与灾害发生中心点的距离对上述预处理网格模型进行动态调整包括:
确定灾害发生的上述中心点;
以上述研究区域内各点与上述中心点的距离,建立二元正态分布模型;
采用上述研究区域内各点在二元正态分布模型的权重调节上述第二网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上述采用上述灾害研究网格对上述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进行网格化包括:
针对点类型矢量数据,计算上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单元中点数据量的大小,并以该数值或该数值的倍数或对数作为上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上述单元对应的点属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3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