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灾害评估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53361.3 | 申请日: | 2022-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2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超;张佳文;韩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7/2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蕾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灾害 评估 尺度 动态 网格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用于灾害评估的多尺度动态网格化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从存储器中读取研究区域的场地的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
将所述研究区域自动划分为若干研究场景;
通过处理器基于所述研究区域的所述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的分布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第一网格划分;
在第一网格的基础上,依据所述研究场景的重要程度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多尺度的第二网格划分,获得预处理网格模型;
依据所述研究区域与灾害发生中心点的距离对所述预处理网格模型进行动态调整,获得灾害研究网格;
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
采用所述灾害研究网格对所述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进行网格化,获得网格化数据模型;
通过可视化方式在显示界面中输出所述网格化数据模型,并连接对外接口,用于各类灾害计算方法或软件调用;
其中,上述输出网格化数据模型是通过二维图像文件转化为包含网格信息和属性数值的多维函数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研究区域与灾害发生中心点的距离对所述预处理网格模型进行动态调整包括:
确定灾害发生的所述中心点;
以所述研究区域内各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距离,建立二元正态分布模型;
采用所述研究区域内各点在二元正态分布模型的权重调节所述第二网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采用所述灾害研究网格对所述多源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进行网格化包括:
针对点类型矢量数据,计算所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单元中点数据量的大小,并以该数值或该数值的倍数或对数作为所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所述单元对应的点属性值;
针对线类型矢量数据,计算所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单元中线段的长度,并以该数值或该数值的倍数或对数作为所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所述单元对应的线属性值;
针对面类型矢量数据,计算所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单元与面数据重叠的面积,并以该数值或该数值的倍数或对数作为所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每个所述单元对应的面属性值;
针对栅格数据,对所述灾害研究网格中所有栅格所对应的数值进行求和,并以该数值或该数值的倍数或对数作为所述灾害研究网格所对应的栅格属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网格化数据模型包括:
所述第二网格内所有所述单位的几何信息以及各个所述单位对应的属性数值,所述属性数值包括所述点属性值、所述线属性值、所述面属性值以及所述栅格属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将研究区域自动划分为若干研究场景包括:
调用数据库中存储的人口分布数据、行政区划数据、河流流域数据、经济带数据、建筑分布数据、重要基础设施数据、植被数据、地质构造分布数据、地质属性分布数据;
根据所述人口分布数据、所述行政区划数据、所述河流流域数据、所述经济带数据、所述建筑分布数据、所述重要基础设施数据、所述植被数据、所述地质构造分布数据、所述地质属性分布数据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分区;
以各个分区作为评估单位,获得所述研究场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通过处理器基于所述研究区域的地理(或地质)信息数据的分布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第一网格划分为能大致反映所述研究区域内损失的网格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研究场景的重要程度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多尺度的第二网格划分包括:
依据所述研究场景的重要程度划分重要等级;
选用多种不同尺度的网格对不同所述重要等级的所述研究场景进行所述第二次网格划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33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