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载光伏与蓄冷的分时复叠制冷双温冷链物流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4007.4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1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懿;彭泊淏;徐国英;殷勇高;向进禹;黄璟烨;吴采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3/00 | 分类号: | F25D3/00;F25D11/02;F25D29/00;F25D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黄雪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载 分时 制冷 双温冷链 物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光伏与蓄冷的分时复叠制冷双温冷链物流车,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单级压缩制冷机组和固定式双通道蓄冷板及可拆卸蓄冷板;光伏发电系统为压缩机供电;车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制冷机产冷,并通过双通道蓄冷板内设蒸发器、冷冻室蒸发器分别实现冷藏室的蓄冷/供冷和冷冻室供冷;双通道蓄冷板的蓄存冷量可通过分时控制,作为冷冻室供冷时制冷循环的冷凝器,以提升制冷效率降低电耗;配合可拆卸蓄冷板使得冷藏车在蓄冷量不足时在冷链仓储站更换蓄冷板,实现快速充冷和灵活调配;本发明对车载光伏发电、直流驱动双温制冷和蓄冷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光伏驱动分时复叠压缩的双温制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链物流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车载光伏与蓄冷的分时复叠制冷双温冷链物流车。
背景技术
当下社会冷链物流发展迅速,冷藏车保有量增长迅速,但是绿色交通领域的发展,新能源的普及依然有所欠缺,双温冷链运输车规模很小,柴油和汽油仍是冷链运输车的主要燃料类型。城市冷链物流配送使用轻型、微型冷链运输车电动化趋势明显,而且电动冷链运输车在短途冷链运输在环保性和经济性方面较高能耗的燃油车优势明显。因此,发展包括电动在内的双温冷链运输车将改善我国冷链运输能源结构,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冷藏车对车厢温度控制要求高,制冷机的电耗会进一步降低纯电动冷藏车的续航里程,而且在充电期间冷机停运还可能影响配送品质。由此可见,亟需一种兼具续航能力与温控保障、绿色低碳的冷链运输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载光伏与蓄冷的分时复叠制冷双温冷链物流车,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制冷蓄冷机组和蓄冷机构,车体上安装车厢;车厢包括冷藏室和冷冻室;
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蓄电池、光伏电池控制器和光伏发电板;
制冷蓄冷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a、冷冻室蒸发器、风冷冷凝器以及用于连接上述设备的管路以及电磁阀和节流阀;
蓄冷机构包括固定式双通道蓄冷板和可拆卸蓄冷板;蒸发器a和蓄冷冷凝器设置在双通道蓄冷板内并安装在冷藏室中;冷冻室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内;可拆卸蓄冷板为可调式蓄冷结构;
光伏发电系统为压缩机供电;
电磁阀和节流阀控制管路中的冷媒在蒸发器a、冷冻室蒸发器蓄冷冷凝器以及风冷冷凝器中流动形成多条不同的制冷循环;蓄冷冷凝器作为冷冻室供冷时制冷循环的冷凝器,以降低冷凝温度从而提高效率、降低电耗。
节流阀设置多组分别编号12、14、16;电磁阀设置多组,分别编号13、15、17;节流阀12与电磁阀13串联设置在同一条支路上;节流阀14与电磁阀15串联设置在同一条支路上;节流阀16与电磁阀17串联设置在同一条支路上。
优选的,光伏电池控制器对光伏发电板的电压进行检查并判断是否高于设定阈值;若高于设定阈值则开启压缩机,否则关闭压缩机。
优选的,可拆卸蓄冷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厢内。
优选的,仅电磁阀13开启,蒸发器a、压缩机、风冷冷凝器和节流阀12组成为双通道蓄冷板充冷和对冷藏室供冷的制冷循环。
优选的,仅电磁阀17开启,冷冻室蒸发器、压缩机、双通道蓄冷板中的蓄冷冷凝器和节流阀16组成为冷冻室供冷的制冷循环。
优选的,仅电磁阀15开启,风冷冷凝器、冷冻室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阀14组成为冷冻室供冷的制冷循环。
优选的,双通道蓄冷板和可拆卸蓄冷板中均装填PCM相变蓄冷剂,并且在双通道蓄冷板表面、冷藏室和冷冻室蒸发器进风口均设置监测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与上位机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双温冷链物流车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4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