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25108.7 | 申请日: | 2022-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1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袁涛;段雨尨;王先平;袁平顺;赵科举;金大鑫;张仕江;成燕;殷本林;王峻;张向军;孙博;李莺;周泉;邓何东;龙腾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赖纯清 |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狭窄 空间 预应力 转向 施工 方法 | ||
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其包括施工准备、制作转向张拉装置、预应力钢绞线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安装转向张拉装置、安装千斤顶、预应力梁张拉及灌浆几个步骤。本施工方法采用了转向张拉装置,该张拉装置内设中空腔、与设计锚具孔数相同的定位板,钢绞线从梁体端的定位腔穿入,经内设的定位板,改变预应力梁张拉方向,实现预应力梁狭窄空间预应力斜向张拉,解决了预应力梁张拉空间不足、无法放置千斤顶的问题,同时确保钢绞线定位准确,缩小了钢绞线张拉活动空间,避免钢绞线之间的干扰,减少张拉时的应力损失;张拉装置内凹的定位腔和凸出的张拉端能与梁体和千斤顶很好契合固定,减少张拉时千斤顶和张拉装置移动产生的偏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工程预应力梁后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使用期间的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使用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常用于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拉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张预应力梁一般采用一端张拉或两端张拉,通常情况下,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端头工作距离为80-120cm,且梁端若要引出槽口张拉的话,还需加上槽口深度。而在实际过程中,若端头位置不足80cm,无法放置张拉设备,则需要改变张拉方向。鉴于此,亟需设计一种预应力张拉转向装置,改变张拉方向,解决张拉空间狭窄、无法放置千斤顶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预应力转向张拉装置,完成狭窄空间预应力张拉,解决无法放置千斤顶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窄空间预应力转向张拉施工方法,该张拉方法包括以下七个步骤。一、施工准备:组织施工设备、材料进场,根据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要求,对选定的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张拉仪器进行验收及复验。二、转向张拉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制作类L形的转向张拉装置,顶部的张拉端呈凸起的圆柱形,侧面的定位腔呈凹进的圆柱形。三、预应力钢绞线安装:用钢筋焊成定位网将塑料波纹管按设计位置定位于梁体内,孔道位置经检查后穿设波纹管;根据设计参数编扎、安装钢绞线,钢绞线穿设于波纹管中。四、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浇筑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薄膜覆盖保温措施,并采取洒水养护。五、安装转向张拉装置: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梁体的锚固端的锚板嵌入至转向张拉装置的定位腔中,并将梁体一侧的钢绞线穿入定位腔,钢绞线穿过转向张拉装置,从转向张拉装置的张拉端穿出。六、安装千斤顶:转向张拉装置安装完成后,将转向张拉装置顶部凸出的张拉端嵌入千斤顶中,钢绞线穿入千斤顶。七、预应力梁张拉及灌浆:千斤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实现预应力梁狭窄空间斜向张拉;张拉完毕后及时将多余的钢绞线切掉,然后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堵张拉端洞口。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转向张拉装置为中空结构,类L形,其包括壳体、张拉端、定位腔、中空腔;转向张拉装置一端设置了与千斤顶相连接的张拉端、另一端设置了与预应力梁梁体的锚固端相连接的定位腔,中空腔转向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定位腔内凹,形成凹槽,直径与锚固端上凸起的锚板大小相匹配,定位腔通过锚板嵌于定位腔中与锚固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张拉端凸出壳体顶端平面,张拉端与千斤顶前端的内孔相匹配,通过凸出的张拉端嵌于千斤顶中与千斤顶固定连接。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中空腔截面呈圆型。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中空腔转向位置呈135°倾斜角度。
所述的转向张拉装置的中空腔在转向位置处直径最大,逐渐向定位腔、张拉端收缩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51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