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卸车的车厢电动锁钩系统、控制方法及自卸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4909.1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0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张亮;余长峰;汪中奇;马宏扬;贾载勋;孙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6 | 分类号: | B60P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金海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车 车厢 电动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卸车的车厢电动锁钩系统、控制方法及自卸车,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电动锁钩开关安装在驾驶室;电动锁钩总成安装在车厢边板处;电动锁钩总成包括锁钩电机和锁钩,锁钩电机用于驱动锁钩的转动;行程开关包括锁止行程开关和解锁行程开关,解锁行程开关安装在车厢边板上,锁止行程开关安装在车厢尾门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整个系统,当锁钩扣设在解锁行程开关时,锁钩处于解锁状态;当锁钩扣设在锁止行程开关时,锁钩处于锁止状态,车厢无法举升。通过在驾驶室完成锁钩解锁、锁止。当锁钩处于锁止状态时,车厢无法举升,且仪表锁钩锁止的红色指示灯亮起,用来警示驾驶员打开锁钩,避免因锁钩未打开导致财产损坏或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卸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卸车的车厢电动锁钩系统、控制方法及自卸车。
背景技术
自卸汽车是通过发动机、变速器驱动取力器,将动力传输至液压举升系统,实现车厢倾斜卸货的功能;并依靠车厢自重完成复位的专用汽车。现在市场上大部分自卸汽车的车厢尾门都是由自动锁紧机构和手动锁紧挂钩组成,手动锁紧挂钩起到了保险作用,在自动锁紧机构失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确保车厢尾门处于锁紧状态。
市场上同时带有自动锁紧机构和手动锁紧挂钩的自卸汽车,需要驾驶员提前将手动锁紧挂钩打开,才能正常卸货。手动锁紧挂钩位于车厢尾门两侧,驾驶员需前往尾门两侧打开手动锁紧挂钩,在天气恶劣、地面状态不佳或者空间有限的时候,对驾驶员的操作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卸车的车厢电动锁钩系统、控制方法及自卸车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自卸车的车厢电动锁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动锁钩开关、电动锁钩总成、控制模块和行程开关;
所述电动锁钩开关安装在驾驶室,用于控制电动锁钩总成的解锁、锁止;
所述电动锁钩总成安装在车厢边板处;所述电动锁钩总成包括锁钩电机和锁钩,所述锁钩用于解锁和锁止车厢,所述锁钩电机用于驱动锁钩到预设位置;
所述行程开关包括锁止行程开关和解锁行程开关,所述解锁行程开关安装在车厢边板上,所述锁止行程开关安装在车厢尾门上;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整个系统,当所述锁钩扣设在解锁行程开关时,锁钩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锁钩扣设在锁止行程开关时,锁钩处于锁止状态;当锁钩处于锁止状态时,车厢无法举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锁钩位置指示灯,所述锁钩位置指示灯安装在组合仪表上,用于显示锁钩的状态,所述锁钩位置指示灯包括锁止指示灯和解锁指示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锁钩电机包括电机、驱动齿轮、被动齿轮、输入轴和输出轴;
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采用齿轮啮合的方式带动被动齿轮以及输入轴旋转,所述锁钩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锁钩随输入轴同步旋转。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锁钩总成为2个,分别安装在车厢边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锁钩开关包括锁钩解锁开关和锁钩锁止开关,所述锁钩解锁开关和锁钩锁止开关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2个锁钩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2个锁止行程开关串联后与控制模块电连接;2个解锁行程开关串联后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止行程开关和解锁行程开关均为自复位行程开关;且自由状态时,断开;被压缩时,导通。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卸车的车厢电动锁钩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自卸车的车厢电动锁钩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4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