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运行间隔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3534.7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于德涌;柯铁峰;查伟;高东;傅雪原;杜岳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60 | 分类号: | B61L27/60;B61L2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静安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运行 间隔 智能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运行间隔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工作站、画面传输器、PLC组件、检测装置、云端、路由器和播控主机,所述的工作站通过PLC组件与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的工作站通过画面传输器与云端连接,所述播控主机通过路由器与云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强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列车运行间隔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轨道交通信号技术近年来突破性发展,地铁行业对信号系统自动化程度、安全等级、运行效率、运营成本、交付周期等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成为了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满足这些要求,需提供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等级高、运行效率高、运营成本低、交付周期短的地铁信号控制系统。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逐渐普及,下一代基于车车通信的TACS系统在业内的逐步推广,地铁运营效率不断被提高,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越来越短,但目前行业内还未有可量化测量追踪间隔的设备系统,对于确切的追踪时间无定论,这对于新制式信号系统的调试工作也增加了难度。传统的测试方法是由调试人员手动按压计时表来实现,这无疑增加了时间间隔误差。
传统的检测方式无法形象地在调度中心观察监控列车追踪运营间隔时间情况,无法在调度中心和ATS调度运行图做直观地对比,这对于整个TACS信号系统的效率提升验证工作带来不便。
经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911183A公开了一种后备模式下平均旅行速度的自动验证方法和装置,具体公开了在列车在后备模式场景下的验证,主要提供的自动验证平均旅行速度的方法和装置对平均旅行速度的验证方法进行了精确定义,验证精确度高,提高了验证质量,避免现场大规模的验证工作,关于列车间隔时间的检测并未涉及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列车运行间隔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运行间隔智能测试系统,包括工作站、画面传输器、PLC组件、检测装置、云端、路由器和播控主机,所述的工作站通过PLC组件与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的工作站通过画面传输器与云端连接,所述播控主机通过路由器与云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工作站部署有计时软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检测装置采用激光漫反射检测装置,其部署在屏蔽门端门位置,且检测方向与列车垂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激光漫反射检测装置包括发射器、第一接收光学装置、第二接收光学装置和接收器,所述的发射器发射的激光信号穿过第一接收光学装置后,经过列车或背景墙的反射,其发射光穿过第二接收光学装置后到达接收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接收器采用位置敏感元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PLC组件接收激光漫反射检测装置的开关量码位,并将检测状态通过串口传输给工作站的计时软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画面传输器将工作站计时软件画面传输给播控云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路由器为播控设备提供网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播控设备部署有播控软件,将云端的计时画面实时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所述列车运行间隔智能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辆列车进站;
步骤2,PLC组件通过串口将进站消息传输与工作站计时软件;
步骤3,计时软件开始计时,并记录列车进站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未经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3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纵摇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化学材料一体式制备成型设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