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氨氮高效脱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14628.8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4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登盛;江云锋;余其芳;邵朱强;巫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东港环保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76;C02F3/02;C02F1/66;C02F101/16;C02F7/00;C02F3/30 |
代理公司: | 衢州政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15 | 代理人: | 陈丽嫦 |
地址: | 32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高效 脱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废水氨氮高效脱除方法,采用“氨吹脱+加氯氧化+生物吸收+生物脱氮”过程,先采用氨吹脱将废水中的氨氮吹脱出来,将废水中氨氮浓度降低至排放标准以下后达标排放,出水不达标则经过加氯池投加次氯酸钠将残留氨氮继续氧化反应去除,随后进清水池经硫酸回调pH,确保所有指标达标排放;吹脱废气采用生物吸收,外排吸收液进行生物脱氮,处理后的尾水用于补充吸收液;上述过程将废气处理与废水处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避免高盐、高硬度废水对生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废水中氨氮的有效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氨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废水氨氮高效脱除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部分即氯浓度超过规定值和保证石膏质量,必须从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石膏脱水和清洗系统。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重金属以及高浓度氨氮,其中很多是第一类污染。
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的关键,处理工艺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运转是否稳定、运转成本的高低和管理的难易。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慎重地选择适当的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处理对象为脱硫和湿电废水物化处理后的尾水,废水的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且前端物化处理引入大量钙离子和盐分,同时对氨氮、总氮几乎无去除,导致废水氨氮含量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废水氨氮高效脱除方法,将废气处理与废水处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避免高盐、高硬度废水对生化的影响,以解决脱硫废水及湿电废水中氨氮超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废水氨氮高效脱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废水进入吹脱池,吹脱池内加入氢氧化钠,吹脱池内设置pH在线仪表,控制吹脱池内pH在11-12,进水水温控制在50℃,吹脱池内24h不间断曝气,将游离状态的氨吹出,吹脱池内设置隔墙,形成多级吹脱,吹脱废气排至生物吸收池,吹脱废水流入加氯池;
S2、加氯池内投加次氯酸钠,将吹脱池内未完全出脱的氨或氮利用次氯酸钠的氧化性氧化成氯胺或氮气,至废水氨氮达标排放;
S3、生物吸收池底部设置布气管,中间设置含有微生物的填料层,顶部设置喷淋系统;引风机将吹脱废气引入送至生物吸收池内,来自循环池的吸收液进入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向下喷淋吸收液,吹脱废气由下而上与吸收液以及填料层内微生物进行接触,实现氨的吸收、吸附、降解;
S4、生物吸收池排放的吸收废液和废气进入中间池,中间池内添加葡萄糖、碳酸钠、硫酸,通过曝气混合均匀,进行生物预氧化,尾气达标排放,吸收废液再经水泵提升进入曝气生物流化池;
S5、吸收废液中的氨氧化成硝态氨后再经曝气生物流化池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出水回流至循环池。
优选的,在S1中氢氧化钠通过氢氧化钠加药系统添加,该氢氧化钠加药系统的流量为100L/h、扬程为30m,搅拌功率为1.1kw。
优选的,在S2中达标排放的废水进入清水池,清水池内投加硫酸回调pH值,废水达标进入污水管网。
优选的,循环池和生物吸收池之间设置冷却器。
优选的,葡萄糖、碳酸钠、硫酸均通过加药装置投加,加药装置包括葡萄糖加药系统、碳酸钠加药系统和硫酸加药系统。
优选的,硫酸加药系统的流量为100L/h、扬程为30m,搅拌功率为1.1kw;葡萄糖加药系统和碳酸钠加药系统的流量均为300L/h、扬程为30m,搅拌功率为1.5kw。
优选的,次氯酸钠通过次氯酸钠加药系统投加,该系统的流量为100L/h、扬程为30m,搅拌功率为1.1k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东港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未经衢州东港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46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益生菌制备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易散热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