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2731.9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2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刘慧;刘战强;宋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15/00 | 分类号: | B64D15/00;B64D15/06;B64D15/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效应 机翼 除冰 装置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机翼蒙皮外侧的结冰传感器和设于机翼蒙皮内侧的若干脉冲单元,每一脉冲单元均包括环形的壳体,壳体的外侧设置导杆,导杆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穿过机翼蒙皮,壳体内设置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输液管连通,出液管相对于进液管靠近壳体的导杆设置,输液管设置开关,相邻两脉冲单元的进液管相连通,相邻两脉冲单元的出液管相连通;
结冰传感器、开关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设于所述输液管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多根导杆,每一导杆均为锥形导杆;
所述机翼蒙皮设置开孔,开孔与导杆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导杆的至少一侧设置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固连,另一端与所述机翼蒙皮内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分别与所述壳体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蒙皮内侧设置若干翼肋,翼肋沿着机翼蒙皮的纵向设置,相邻两翼肋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通过翼肋隔离相邻两所述的脉冲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肋内设置通孔,相邻两所述脉冲单元的进液管穿过通孔实现连通,相邻两脉冲单元的出液管通过通孔实现连通;
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翼肋之间有设定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肋通过所述机翼蒙皮的翼梁和横向设于机翼蒙皮内侧的支撑条进行轴向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为圆台状,第一段的高度小于第二段的高度,第三段为弧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机翼除冰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结冰传感器获取机翼蒙皮外侧的结冰情况,在机翼蒙皮外侧无积冰时,航空煤油通过进液管流入输液管,此时开关处于打开的状态,航空煤油经输液管流向出液管,再输送至飞行器的用油部件;
当结冰传感器检测到机翼蒙皮外侧有积冰时,航空煤油进入输液管后,控制单元控制开关突然关闭,此时会产生冲击波,冲击波作用于开关产生瞬时振动,并经出液管传递至壳体,冲击波通过壳体及导杆进给,给机翼蒙皮外侧的积冰造成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27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